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

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

ID:31175338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_第1页
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_第2页
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_第3页
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_第4页
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探析  【摘要】阐述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分析影响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因素,提出提升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教师为主导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041-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任。思政理

2、论课教师的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将影响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快速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遍布、弥漫每个角落,各种思潮涌动,对于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判断、甄别、分析能力欠缺的高职学生来说,教师的引导、疏导和指导尤为重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必须以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为前提。  一、“主体”是“主导”的前提7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这是

3、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然而在当下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几乎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其主导作用发挥的前提――教师的主体性的发挥和提升,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受到制约,从而影响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实践中的“教师为主导”,贯穿课前的备课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师主体性发挥的体现。从课前的教学方案的设计、授课计划的制订、课件的制作、教学资源的积累、教学案例的选取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以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教师缺乏主体性,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满堂灌”,抽象

4、的理论枯燥乏味,难以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疏导,帮助他们解决思想问题。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把教学体系转化为知识体系,再转化为信念体系,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主体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主体是人”。教育是人自身的发展,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与认识活动,所以学生与教师都是教育实践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只有“教”的主体发挥得好,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的主体。教师的主体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自主、主动、能动、有目的地活动的地位和特性。教师

5、的主体性是否充分发挥以及主体性的大小,关系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主导”。7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意识薄弱,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不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不能深入了解当前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所负的历史使命,又不愿深入学生当中,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惑、迷茫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有艺术性地进行科学引导。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思政理论课枯燥无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更好地实现“教师为主导”,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三、影响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影响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主

6、体性发挥有诸多因素,归结起来为两大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主观因素。  (一)客观因素  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任务重。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部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没有达到教育部要求的师生比,而思政理论课教师却要承担着整个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任务,周学时多数在16节及以上,而且是大课,面对500~600名学生,其作业批改量很大。超负荷运转、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难以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进行创造性的工作。7  2.评教制度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评教制度包括学评教和教评教两个方面。评教制度本应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着促

7、进的作用,但由于学评教指标体系、制度不合理,学生对评教的认识和态度不正确,凭自己对课程、对教师的表面的喜好进行评教,评教结果难以体现客观性和全面性。至于教评教,由于教师对评教指标体系的理解、要求有所不同,加上又都是同一学校、同一部门,为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家都做“好人”,使得评教的目的大打折扣。而且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评教机制难以促使教师发挥主体性作用。  (二)主观因素  1.职业归属感、成就感不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人们的一些偏见,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认可度不高,思政理论课教师存在着“被边缘化”的危机感,职业归属感不强。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

8、工作,难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使得思政理论课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不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内在的驱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