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ID:31175357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1页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2页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3页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4页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创新教育呼唤教育创新。CDIO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也是教育创新的一种体现。本文将基于CDIO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整体地、系统地建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字]CDIO软件工程培养模式  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较新的专业,是为了解决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且发展迅速。本专业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是以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2、,作为一个新建的专业,很多教学的思路、实施的方法和流程的控制还处在摸索阶段。  软件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强,而目前,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之间并没有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从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许多大学毕业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实践中不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即使碰到了问题,也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我们目前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关。深化教学改革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挑战的需要,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的岗位“适配性”,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6  一、CDIO理念  CDIO代表构思、设

3、计、实现、运行,主要以产品的研发到产品的运行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这个载体中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方法来学习工程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各种能力等。大纲要求以一种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工程类学生在这几个层面中达到预定的目标,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其大纲提出的能力目标与软件工程专业教育中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总体素质能力要求具有相当高的契合性。因此,本文将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之上,提出以CDIO理念为指导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  由于CDIO教育模型是面向工程类专业提出的,因此也完全适合于指导计算机相关的专业以及其他工程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活动,该人才培

4、养模式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真正的能力锻炼,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具备攻关能力,同时更加善于与他人合作,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成为“零适应期”的高校毕业生。  二、基于CDIO理念的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基于CDIO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四个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素,整体地、系统地建构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培养目标6  根据CDIO教育理念,通过对软件工程专业利益相关者进行调查,总结该专业需要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并根据这些能力制定专业内的培养目标,主要确定培养方向、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5、四个方面的内容。  (1)培养方向  软件工程专业的性质决定了人才的培养方向。软件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之其他专业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制定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应该由对人才类型、人才层次的需求和利益相关者提出的建议来确定,引入CDIO先进理念和标准,进行顶层构思设计,明确培养方向、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等[2]。  (2)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主要是由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知识的合理结合而形成的。我们应就软件工程专业对行业职业岗位进行精确地分析,系统地罗列胜任该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并邀请利益相关者进行补充,从而确定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6、并且根据行业的发展情况变化进行相应的改变,通过当前在岗的往届毕业生的信息反馈逐步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  (3)能力结构  根据CDIO大纲介绍和分析,人才应该具有从事职业时所必须的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等。我们应与相应的行业进行对接,在CDIO大纲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内能力的完善。  (4)素质结构6  素质结构一般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素质、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比如事业心、职业操守、责任心、积极向上的态度等等。以就业和市场为导向,通过对行企业对职员的素质要求的调查和分析,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素质结构,并做到与时俱

7、进,逐步完善该结构。  2.培养过程  (1)课程体系  应设立以强化应用创新能力的项目课程和现有课程形成互补,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重在强调实践环节,强调课程内容的动态性。以项目为导向,解决问题为目的,能力为前提,将分散的、孤立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项目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和课程内容的完善,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经历,从构思开始,到最终运行,都参与其中,培养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创新人才[3]。  (2)教学模式  打破目前“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的”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