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

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

ID:31177193

大小:8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7

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_第1页
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_第2页
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_第3页
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_第4页
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警察心理压力分析材料人民警察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上肩负着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崇高使命,他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并且承担着高刺激、高对抗、高危险的工作,比中国社会上其它行业的工作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而这种心里压力是非常危险的,它对整个社会都将会存在潜在的危险。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警察的心理压力问题,切实有效地缓解他们过度紧张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警察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分析从社会环境来看,心理压力来源于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文化的急剧变迁对人的心理会产生巨大

2、的冲击和震动,叫做“文化震荡”。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中说:“文化震荡是人们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现象。”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压缩的方式体验现代社会的急速变迁,强烈的反差给所有的中国人以巨大的压力体验。警察所承受的职业压力远比其他行业大得多,他们不仅要面临持续性的发生死伤的危险,且工作带有干涉强制等性质,更容易与公众产生矛盾。从个体心理看,心理压力是指人的需要、动机、本能和彳亍为等受挫后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与生理紧张反应,心理压力是由人的思维产生,

3、并被人的身心所感受。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变成一个多元化的信息社会,警察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一个较高的文化、业务、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在岗的警察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欠缺,这使他们有时在工作中无所适从,疲于奔命。于是伴随而来的是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这势必又引起执法客体的强烈不满,导致恶性互动。警察的心理压力,源于社会、家庭等客观环境作用于民警个体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身心反应,它有着个体差异性和家庭、社会等客观属性。综合上述观点,当生活和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状况、经济

4、条件、社会地位、职业文化传统等因素造成警察生活风格和行为方式改变时,就会引起警察的心理紧张,从而造成心理压力。警察的心理压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一)心理压力的刺激量远远大于一般人所遇到和能够承受的所有应激职业中,警察在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指数高居首位。研究结果表明,警察仅在任职头三年内耳濡目染的社会丑恶现象,比普通人一生中见到或者感受到的还要多。警察职业比普通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的阴暗面和灰色地带,长期与各种无耻、无赖、危险分子打交道,要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现象,他们长期处在戒备、紧张、敌对状态,这些都会对

5、警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其思维、性格和情绪等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以致心理失衡、压力过大。(二)警力严重不足,超强度工作、超负荷运转,使警察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同时付出与获得又形成巨大反差,心理上不平衡,变得敏感多疑易躁易怒,极易出现失控行为我国有警察170余万名,按人口平均每万人有13名警察,警力配置不及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警力的严重不足,使得警察超负荷运转,精神高度紧张,大脑皮层神经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据统计,上半年,济南市公安局每位民警年平均加班500个小时,按照8小时工作制,相当于每人多工作了2个月。长期

6、的工作紧张无序、生活毫无规律,得不到必要的休息,使民警体力透支、积劳成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这就决定了在一定时期内,警察的工资不可能太高,而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警察没有其他正当途径去获得额外收入。低收入也对警察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民警个人的辛勤付出与实际获得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从而使警察的心理容易变得敏感,不少警察存在着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失眠多梦、自控能力差等不良反应。(三)职能与角色转变的矛盾冲突,易致心理失衡警察在工作中是执法者,作为警察自身往往对自己的工作抱有很高的期望,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抱负

7、的理想职业。但目前社会上对警察的评价和认识还处在一个较低的阶段,警察在家庭中又是普通人,职业的特殊性,使警察对家庭的贡献有限,顾不了家,而且还常常会使亲人为自己担惊受怕,甚至与家人、亲友之间的交流沟通存在困难,所以警察在角色转变时出现冲突的情况非常多,有时会导致心理失衡,势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压力,以致家庭矛盾比较突出。咨询中有一名监狱民警,每两周才回家一次,但无法和妻子正常说话,妻子很是苦恼,多次逼问,该民警告诉妻子,只有她象犯人那样蹲下来,自己才能和妻子正常说话。一一这就是典型的角色扮演失调。二、警察心理压

8、力的调适当民警承受心理压力时,身心系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理压力会影响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同时它们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对心理压力有着“放大”或“缩小”的作用。其中认知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适度的压力能引起我们的积极反应,例如集中注意,激发斗志、促进思考等。压力过度则可能引起我们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消极反应,产生种种身心失调的现象。这种身心失调反过来又“放大”了心理压力,造成恶性循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