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

ID:3117787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_第1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_第2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_第3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_第4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浅析与思考  【摘要】:随着前几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增长迅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并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要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企业、高校、家庭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的就业体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8  一、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持续凸显,给政府和社会造成极大压力

2、,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虽然国家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学生摆脱目前的困境,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新的就业矛盾不断出现,不容我们忽视。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总体就业需求下降5  始于2007年4月美国的次货危机从美国传染到全球,引发全球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性的就业萎缩。随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受到冲击,为了控制成本,裁员、减薪是企业最常用、最优先考虑的方法,不少企业取消了招聘计划,使得本来就形势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机会减少。  (二)经济结构调整

3、以及外部经济冲击,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降低  据教育部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其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  (三)高校扩招导致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与就业市场需求量的不协调  从2005年开始,全国高校招生人数呈递增趋势。全国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也促使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2011年达到660万,2012年达到680万,2013年达到699万。①大学生毕业人数年年

4、攀升,就业压力年年上涨。  (四)培养质量和教育质量下降加剧就业难  培养质量问题不是说大学生不好,是说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不能够适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高等学校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虽然规模扩大以后可以更有效地综合利用各种学术资源,科研与教学并举也可以实现良性互动,但这决不意味着规模越大越好。超过一定限度将会导致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及教育质量的下降。从人力资本理论角度来说,这将意味着人力投资效率的降低。②5从教育信号理论的角度来看,则意味着高等教育文凭或学历信号的贬值。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将意味着

5、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或就业能力的降低。  (五)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大学毕业生就业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或大企业、大公司;大学生宁愿等待,也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复杂,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学校、社会的职能,完善制度,创新观念,不断深化改革,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

6、合理角色定位  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③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④。  (二)

7、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完善学生就业指导体系5  改革高等院校内部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强调教师的职位、收入与其实际学术绩效挂钩,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在科研方向上,紧紧围绕教学与产业发展,努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在教学上,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因材施教,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把科研成果传给学生;努力实现高等教育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转变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作机制。大学专业结构和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落实与完善创业政策,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等都能够很好的解决高校

8、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国家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激励机制  政府应加强宏观指导与调控,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体系,规范人才市场秩序,健全法制,确保就业渠道通畅,不断加大投入,对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训练的相关机构或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