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ID:31179542

大小:7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_第1页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_第2页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_第3页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_第4页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与保护措施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惠及子孙的伟大工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应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关键词:生态环境问题措施我国生态环境基本状况1、成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保护和改善,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主要表现在:植树造林,防治沙漠化,水土保持,国土整治,草原建设,及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等,并逐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问题:虽然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

2、成绩,但全国生态环境状况仍然面临严峻形势,问题依旧大于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总体在恶化,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生态赤字逐渐扩大。突出表现在:(1)、大江大河的源头地区生态恶化加剧,沿江湖泊、湿地等日益萎缩,水源涵养、调蓄洪峰等功能衰退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北方地区的江河断流、湖泊萎缩、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加剧了植被退化、土地沙化。(2)、水土流失严重。建国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平方公里,现在,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56万平方公里,形势十分严重。特别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和横断山脉地区。(3)、土

3、地沙漠化严重。我国北方的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地区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15.5%,目前有5900多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和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是世界上受沙漠化之害最深的国家之一。(1)、森林资源锐减。近年来,我国森林面积大幅减少,森里采伐量远远超过森里生长量,滥砍乱伐、毁林开荒现象十分严重,森林赤字明显,当代人已经过早地消耗了后代人应享用的森林资源。(2)、地下水位下降。由于对地下水的过分开采,导致华北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3)、大气污染严重。现代社会里,随着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的大量排放,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

4、们的健康。今年来,酸雨不断蔓延,不仅影响着大陆,而且也影响着临近地区。(4)、水资源污染及短缺。我国属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总体达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部分河流开发利用过度,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另外,水污染现象也愈演愈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等不断被排入江河中,使水体污染不断加重。(8)、人口压力。目前,我国人口已逾13亿,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也是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最大压力。人口众多,迫于压力,人们不得不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最大压力。二、生态环境恶化原因1.原生环境问题(第一环

5、境问题),这是由自然环境的自身变化引起的,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参与。这是经过较长自然蕴蓄过程后发生的,主要受自然力操纵,如,地震.火山、泥石流、台风、旱涝等。2、次生环境问题:(1)、落后的生产方式与人口压力。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生产力最重要因素是劳动者体力,而客体要素是耕地,新增劳力只有获得土地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于是,同步于人口增长,耕地不断地被开发。人们以一种几近掠夺式的开发,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和平衡机制,导致了环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直接加快了生态退化的速度。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为了生存而不断开垦荒地、超载放牧.乱砍滥伐.过度抽取地下水

6、,破坏自然的自我恢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高昂环境代价。人口素质低下,尤其是大批农业剩余人口进入低技术、粗放乡镇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分散排放,难以治理。同时,人口就业压力迫使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发展,产业发展难以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工业对资源依赖程度高,“三废”排放强度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一半,但GDP单位能耗、物耗,及废水、(3)、生态保护工作不足。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全国性的生态环境检测网络,不能对环境现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一些部门单位监督不力、执法不严,使许多环境破坏现象屡禁不止,加剧生态退化。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投入严重

7、不足,一些产业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缺乏国家支持,41%保护区未建立管理机构,广大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并且,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仍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还不完善,生态保护能力落后,各地存在经费紧张、装备落后等问题。(4)、管理体制和方法的缺陷。管理体制中,弱化了中央调控的能力,使各地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部门分割,难以形成合力,造成管理真空;某些行政部门同时兼有部门开发和保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