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从“不在状态”走向“最佳状态”

数学学习从“不在状态”走向“最佳状态”

ID:31180670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数学学习从“不在状态”走向“最佳状态”_第1页
数学学习从“不在状态”走向“最佳状态”_第2页
数学学习从“不在状态”走向“最佳状态”_第3页
数学学习从“不在状态”走向“最佳状态”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学习从“不在状态”走向“最佳状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学习从“不在状态”走向“最佳状态”  本文主要基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等特质,从学生数学学习的“场外”因素去设计最佳策略,使学生学习的“不在状态”到“进入状态“直至走向“最佳状态”,以此来促进小学生更成功地进行数学学科学习。  学习状态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积累、酝酿起来的,它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变的,并且是可控的。  一、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  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具有情境性,外部学习情境对学习状态有重要影响。我们可以转变师生角色,建立平等关系。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诱发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构建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拼搏竞争的氛围。给学生一个舒展灵性的空间,有了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同学乐于助人,在助人的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识、形成新能力;成绩差的同学虚心求教,在求教的过程中主动增长知识、增长能力。  二、引发最佳的学习期待4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学生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地进入数学王国,享受数学知识的乐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

3、于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又不超脱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兔子分萝卜”的故事:小兔喜欢吃兔妈妈种的红萝卜。一天兔妈妈挖了3个大小同样的红萝卜,先把第一个萝卜平均分成4块,给兔①1块,兔②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兔妈妈把第二个萝卜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兔③更贪心,说:“我要3块。”兔妈妈又拿出第三个萝卜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兔子吃得多吗?”  生:“同样多”  师:“聪明的兔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兔子

4、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兔④要4块,兔⑤要5块,那么兔妈妈又该怎么分?”  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百思不得其要领时,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  2、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兴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5、三、设计最适宜的学法  1、指导学生提问。学成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表明:激起学生的疑问,能使大脑由抑制转为兴奋,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作为一种“4自我需要”。  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为例,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七个例题,教师在教学例1时,注意示范提问教学生可以从①例题的特征;②运算顺序;③部分积的定位;④计算结果等方面进行提问。在学习后面的例题时,四人小组讨论试着根据上面几种方法互相提问,共同学习。  在教学中,还要鼓励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出两类问题:①学会的问题提出来考同学;②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互相提问,能使学

6、生触类旁通,强化思维的密度,增强思维的广度。  2、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我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组织各小组学生在各自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来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在经过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后,要求前后排学生4人一组讨论:①图中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怎样的关系?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分别有怎样的关系?经过这样一番各抒己见的讨论,学生弄清了相关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很快地得出平行四边

7、形面积公式。  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相互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思想就比较集中,思维比较活跃,这样的学习过程既培养了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交往、合作的能力。  四、优化练习设计4  要使课堂练习达到优化,必须正确处理课本、例题、习题、补充题之间的关系。做到铺垫练习引人入胜,尝试练习激发求知欲,巩固练习步步深入,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发展思维能力。  乐学是最好的老师,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而乐学是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出来的一种态度。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启动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参与教

8、学过程,获得知识,最终达到学入人心。  教学《倍数和约数》时:教师拿出数字卡片说:是2的倍数2除外的同学请到我这儿来拿奖章;有约数3,3除外的同学请到我这儿来拿奖章……一直到只剩1和其他一些质数为止,这些学生坐不住了,老师问怎么办呢?有的学生就会说:教师你说既有约数1又是1的倍数的同学请到你这儿来拿奖章,我们就可以请到你这儿来拿奖章。这样的练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