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ID:3118198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_第1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_第2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_第3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摘要:一堂课头开得好,情景创设得体,就能先声夺人,就能激起学生渴望新知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关键词:德育;情景创设;组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80-01  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堂好课要有恰当的情景创设。一堂课头开得好,情景创设得体,就能先声夺人,就能激起学生渴望新知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投入一块石头,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根据我教学的体

2、会,我认为情景创设应注意“十求”。  一、求德  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例如:教学“年月曰”,我首先提出今天是几月几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几年几日,从而揭示课题并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渗透了德育。  二、求准4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任何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发展和深化。在新课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工作,找准新知识的固定点和生长点,把新旧知识溶于一炉,组成新旧网络,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同化和顺应。  三、求实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新知识的引入,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揭示知识的应用价值。如教学“1000以内

3、数的认识”时,我选用了我们的教室能容纳多少学生,我们的操场能容纳多少师生。这些与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数学素材,学生既看得见,又摸得着,还能感觉到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真多,产生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它的想法。  四、求奇  小学生容易被不平常的现象或内容所吸引,这是一种好奇心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出有潜在意义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启其心扉,促其思维。例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让学生说出许多多位数,老师添上一个数字,使所得到的数是3的倍数。学生心想老师是怎么知道的,这里一定有什么“诀窍”,并想知道这个“诀窍”。这样就能使学生怀着急切的求知心理进入状态,实现“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

4、转化过程。  五、求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要学的教材感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4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六、求妙  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组织教材,应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

5、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这节课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一支新粉笔,说明一支粉笔可写100个字,接着在黑板上写上“分数应用题”五个字,然后设计一组提问:①这支粉笔己用了几分之几?②还剩下几分之几?⑧怎样求剩下的还可以写多少个字?顺势引入新课,衔接自然,顺理成章。  七、求活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根据这一特点,可挖掘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的手、脑、眼、口同时参与学习活动,使他们在情境中思维,在活动中思考。例如:教学“平均分”的概念时,可以指导学生摆拼学具,8根小棒有几种分法。有四种分法:1根与7根,2根与6根,3根与5根,4根与4

6、根。怎样分才合理。学生得出最后一种分法的本质特征是“每份的根数一样多”,说明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使学生感受到在操作中获取新知的快乐。  八、求新  小学生对新颖的问题,新奇的讲解特别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情景创设时,必须不断更新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对学生说:“4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咱们倒过来让你们考老师,好吗?你们可以举出一个最简分数,老师马上可以告诉你们,这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可以考老师,同学们可高兴啦,于是这些“小老师”举出不少分数,教师把这些分数分别填在两个集合圈内,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和不能化成有

7、限小数的,起初他们感到怀疑,经过检验,结果确认教师的答案无误,这样他们由怀疑到信服。  九、求变  教师精心组织感性材料,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变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充分提供抽象概括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排除求知的  障碍,叩开探究新知的大门。例如教学“反比例,”的概念时,教师可通过演示和列表创设情境来突出这一本质。  十、求度: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一定的坡度、难度,恰如其分地突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