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

ID:31182354

大小:7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_第1页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_第2页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_第3页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_第4页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技术的进展医学界在输血治疗手段出现之初,曾发生过无数血的教训。1492年,首例输血由于使用的方法很原始,没有成功病人死亡;1667年法国国王御医Jean用羊血治疗精神病患者,偿试将动物血输给人导致死亡,这一严重事故使以后150多年没人再敢尝试输血治疗。1818年,英国产科医生JamesBlundell首次用人血输治患者,取得一定效果。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科学家Karl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及Rh血型系统,增加了人类对血型系统的认识。直到1907年,Hektoen建议通过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的交叉配血才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Reub

2、enOttenberg完成了首例使用血型和交叉配血的输血实验,开启了现代输血医学的新纪元职称论文。输血前试验包括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其中交叉配血是关键[1]。交叉配血是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血型测定是否有误,以及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是否存在血型不合的抗原抗体反应,以保证受血者的输血安全。这一试验对于未进行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的患者尤为重要,红细胞血型抗体有完全抗体和不完全抗体。完全抗体为分子量较大的IgM抗体,可在盐水介质的交叉配血中与相应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不完全抗体指ABO系统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为分子量较小的IgG抗体,在盐水介质中虽然能够结

3、合红细胞上的抗原,但不能使红细胞凝集,必须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致敏红细胞发生凝集。根据红细胞血型抗体的特性,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方法在不断产生,其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1盐水交叉配血法盐水法配血时,用生理盐水配制红细胞悬液,红细胞膜上由于唾液酸中的竣基离子而带负电,此负电荷形成的排斥力(Zeta电位)使单个红细胞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其与血清相配合时,血清中的大分子完全抗体,能在相应红细胞之间搭桥,使其发生凝集,通过观察凝集或溶血来判断配血结果。盐水法是交叉配血的必做项目,能简便快速的检测IgM型抗体,发现血型是否错误或判断是否发生溶血,但不能检出不完全IgG型抗体[2

4、,3],不能有效的防止免疫性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单用盐水法配血存在一定的危险性。2抗人球蛋白交叉配血法(AGT)1908年CarloMoreschi利用分子搭桥的原理记录了抗人球蛋白试验。此法又称Coombs试验,分为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检测血清中有无不完全抗体的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最经典、最早用于检查不完全抗体的方法,是目前交叉配血的金标准。本法灵敏,但是传统的抗人球方法,操作繁杂、反应时间较长、结果不易判断和统一、试剂效期短,不能满足输血检测及时准确的要求,因而未被国内广泛采用。3酶介质交叉配血法酶法是采用蛋白水

5、解酶(如菠萝酶、木瓜酶等)进行配血的方法。酶可以破坏红细胞表面带电荷的唾液酸,从而降低红细胞表面电荷,使其得以靠拢,因而能使具有特异性的不完全抗体与经酶处理的具有相应抗原红细胞发生凝集。此法的特点是操作较为简便,经济,但较难质控,时间长,实验重复性较差,而且酶可能部分的改变红细胞结构,使某些隐蔽的抗原得以暴露,容易产生假阳性;有的抗原经过消化后便消失活力,真阳性变成假阴性。因此,此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4凝聚胺交叉配血法(MPT)1980年Palezari和Jiang首先将凝聚胺技术应用在血库作业上。凝聚胺交叉配血,是利用低离子介质减少红细胞周围的阳离子云,以促进红

6、细胞与血清或血浆中抗体结合。聚凝胶分子是带有高价阳离子多聚季镀盐,溶解后带有很多正电荷可以中和红细胞表面负电荷,有利于红细胞凝集,低离子强度溶液也能减低红细胞的Zeta电位,可进一步增加抗原抗体间的吸引力。当血清中存在IgM或IgG类血型抗体时,与红细胞发生紧密结合,此时加入枸椽酸盐解聚液以消除聚凝胶的正电荷,使IgM或IgG类血型抗体与红细胞产生凝集不会散开;如果血清中不存在IgM或IgG类血型抗体,加入解聚液可使非特异性凝集消失。此法可以检岀IgM与IgG两种性质的抗体,能发现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几乎所有完全与不完全抗体。据报道,凝聚胺法应用于血型鉴定、交叉

7、配血、不完全抗体的筛选,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远高于其他介质的1-250倍,尤其是Rh系统抗体,但对IgG抗-AB抗体的检出能力较低[4,5,6]o此法操作简便、快速,在一些基层医院均已广泛使用。聚凝胺法虽然简便快速,但有可能漏检重要的Kell血型系统[7]及血液中低效价的不规则抗体[8],而且易受到温度、气候、临床药物、试剂及操作因素的干扰,而使交叉配血出现一些异常结果[9]。5微柱凝胶交叉配血法(MGT)又称微管(板)凝胶抗球蛋白试验。1988年发明的微柱凝胶配血法使抗人球蛋白应用于输血常规检测成为现实,它保持了传统抗球蛋白试验的准确性,而且方法简单,易于批量操作[

8、10],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