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

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

ID:3118246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_第1页
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_第2页
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_第3页
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_第4页
资源描述:

《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  写作课,学生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抱怨越来越不会写作文。老师在评阅过程中会感慨学生的习作无真情,无个性,模式化强。  作为应试作文的训练,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要先揣测命题者的意图,以防“离题万里”。习作首先考虑的不是能否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倾诉自我的心声,而先要考虑出题人的心理、对题目的定位等,先要与命题人打一场心理战。考场作文是检测写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本应与学生内在的心灵倾诉是一致的,但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写作是为成绩、为应试,还是为满足心灵、情感的需要,成了摆在每一个语文老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2、  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应让写作与学生心灵的建构有机结合。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既有话可说、爱上写作,也可以在应试中从容自如,让两者相得益彰。  首先在写作中构建心灵的“真诚”。  叶圣陶先生在1924年的《作文论》中就提出了“我们作文,要写出真诚的、自己的话”这一原则。他在书中讲到:“假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立诚’。”4[1]写真话应是写作的首要品质。巴金晚年撰写的《随想录》

3、字字真诚,对自己以往写作中讲过的假话一遍遍自责、忏悔,并真切地呼吁“求真立诚”。读此书,既可体会巴金的赤子之心,也会被书中流露的真情所深深打动。而反观有的学生的习作,空话假话连篇,连自己也打动不了,怎么去打动别人。“真善美”中“真”排首位,它是人的一种高贵品格。只有在习作中用“真诚”二字要求学生,让他们敞开心扉,倾吐心曲,既有话可说,又会以真情拔得头筹。  其次,在写作中让学生的心灵“轻舞飞扬”。  写作需要想象力,无想象力的作品是枯燥的、干瘪的。而想象力的激发会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让学生的心灵随之荡漾。苏联著名教育家

4、苏霍姆林斯基十分注视孩子审美想象力的培养。在《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一书中他写道:“我们欣赏正在扬花的荞麦田,我们聆听那犹如竖琴演奏的蜜蜂的嗡嗡声,我们洞悉了言语的细腻……儿童们写作文,写诗。”[2]“由美激发的灵感表现出更多的个人特征。……每个人都以大自然为题创作自己的小故事和诗歌。”[3]孩子们在美的熏陶下才思喷涌,笔下的文章也会随想象而摇曳生姿。这一过程让孩子敞开心灵之门,乘着想象的翅膀“轻舞飞扬”,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能做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真是人生一大幸事。而反观我们的写作教学,模式化强,说教性强,很少注意到要培养写

5、作的想象力这一问题,甚至还有打压现象。  如同三毛在《拾荒记》中描写的那样,想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做一个夏天卖冰棒,冬天卖烤红薯的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又可以在大街小巷游走玩耍的街头小贩。但老师的大红叉无情地剥夺了她这种想象力,当她胡乱地写到“我长大要做医生,拯救天下万民”时,老师才感动地批了个“甲”。这种从生命中流淌出的原汁原味的想象,却被老师无情地抹杀了。4  第三,用写作让学生心灵“诗意地栖息”。  “人是符号的动物”,能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沟通、传承,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写作,正是满足人们情感宣泄的工具。写作,是人素质中

6、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越是高层次的人生,越离不开写作。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中讲到:“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4]  写作正是人们找到精神皈依、情感寄托的主要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应突显一个大写的“我”,即写作中的自我体认,自我现实,让写作真正成为生命的寓所和精神的家园。  如张迎男同学在《又是春归时候》中写到:  雨依旧不急不慢地落下来,浸入我的头发,我感到有些凉。心里忽然闪过小时背的一篇课文:“下吧,下吧,我要发芽;下吧,下吧,我要开花。”抬首再看那花,依旧是浓烈的绽放,没有矫饰,没有萎靡,只有一种

7、喷涌而出的热烈生机,灼痛了我的眼睛,流下泪来。  我不要,不要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春天,不要阴冷,不要潮湿,不要尘埃,不要褐色的荒凉和寂寞的角落。我要阳光,要向上生长的力量,我要向花开疯了一般浓烈的生活,我要这一季的春天!  转身向教室跑去,雨斜斜地打在脸上,虽然狼狈,但很痛快。我知道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我要为了春天而努力成长。就和那些晦暗的心境道别,因为春天的回来,心里豁然开朗!4  文章描绘了小作者的心理,由阴暗走向光明的过程。那生长的力量,坚定的信念不正是她精神最好的寄托吗?教学中应鼓励这类文字,让学生的心灵在文字表述中

8、诗意地栖息。  应让我们的学生走出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写作中放飞想象和幻想,体验言语表现的快乐,演绎属于自己的言语人生,诗意人生。  参考文献  [1]刘国正主编叶圣陶《作文论》.《叶圣陶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P229.  [2]苏霍姆林斯基著黄之瑞译《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