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ID:3118264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_第1页
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_第2页
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_第3页
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_第4页
资源描述:

《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欣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塑造个性等作用。欣赏教学关注内涵发展,在以音乐为本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人的创造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欣赏教学;创造能力;陶冶情操  爱因斯坦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音乐培养了爱因斯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好的音乐作品能给人们带来音乐听赏和情感方面的共鸣,净化人们的心灵。音乐欣赏能使人加强记忆,启发思维,甚至可以激发自己创作的灵感。新课标实施以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也给人们留下很多思考。如何在欣赏课中有效地培养学生

2、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可以注重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有效地领悟和感知欣赏教学。  一、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教学程序教学策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音乐艺术由感而发,由情而动。欣赏过程是个十分抽象且美好的过程。如果在一开始教师很死板的把一个陌生的乐曲先告知学生,就比如给一个孩子套上了圈圈。无论这个孩子有聪明他都是受限制的。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应该把欣赏课中的旧曲换新貌,结合现代音乐的特点给学生灌输新鲜有趣的故事形式。比如教师在欣赏教学中及时扮演欣赏曲目里的人和物。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身临其境来欣赏乐曲。4  二、

3、抓好基础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可以创造性音乐学习入手。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说是最具体,最有效的体验和学习方法之一。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仅需要学习体验别人的作品,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音乐基础要素去完整的表达他们自己的音乐表现,这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音乐创作学习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活动的机会,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具体操作音乐基本要素,得意令人兴奋的音乐创作过程的体验。比如: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音乐中的二拍子,并通过走路,体会到了二拍子的音乐特点。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想:不用走路,能不能用其他的方法体会到二拍子的特点呢

4、?学生会给老师做出多种由二拍子特点的动作。再如,当学生已经了解3/4拍号的含义,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拍号的要求和已掌握的音符知识,自己编出不同节奏的四三拍的“小节”,并让学生从中选出2―4节编出流畅的终止感较强的节奏谱。枯燥的知识点在有趣的倾听音乐活动中得到学习。学习四三拍子时可以让学生分别聆听学生耳熟能详的四二拍子的歌曲,通过对比,感受两种拍子的强弱规律和乐曲情绪的差异。学生在识谱,却唱不准音高和节奏时候,通过大量的聆听后再视唱也能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  三、从乐曲中入手富有表现力的音乐元素  音乐欣赏最重要,最基本的是“聆听音乐。”4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的音乐一

5、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和最能激发学生的艺术作品。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得到更好的音乐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再深入得挖掘具有表现力的音乐元素。达到一个深度剖析作品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把音乐领悟彻底。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的分析和处理,速度,声音强度和其他元素的性能,个性化,并将其贯穿于所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音乐活动中的积累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促进学生提高欣赏音乐能力的关键。如在歌曲《松花江上》的教学中,通过分析旋律走向,可以发现第一段的旋律主要以平稳的上行为主,表现出一派“高粱肥,大豆香”的美好家园景象。但在第一段结尾处,旋律却笔锋一转,以一句下行的句子唱出“

6、还有那衰老的爹娘”。寓意何在?就在于暗示灾难的到来。还有高潮处的两声“爹娘啊”,旋律从前一句的低音区直接跳至高音区,表现出作者呼天唤地的悲愤情感!这种分析,避免了很多教师习惯从歌词进行分析歌曲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了“从音乐的角度分析音乐”的思路,起到了最佳的效果。  四、探索新境界激发创造思维  创造音乐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在教学中以、应通过探索新音响和即兴创造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掘学生的审美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才能是音乐审美教育过程的归属。如在贝多芬的《欢乐颂》教学中,在经历大量的聆听体验的基础上,根据音乐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二度创

7、作,这种创作可以是综合性的。  总之,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疑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教师应从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和知识的层面出发,认真选择欣赏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发展音乐思维和智慧,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4  参考文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2]朱咏北,王北海.新编音乐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