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

中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

ID:31184874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中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_第1页
中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_第2页
中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_第3页
中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语感教学之我见  语文教育,说到底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切不可忽略中学语感教学。  一、语感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从语表到语里、从形式到内容,包括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在内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叶圣陶)。语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一种心理直觉。学生的语言功底、智力水平、思想品格、审美情趣、文学修养以及生活实际技能等诸多因素都是通过语感表现出来的,而这些因素也正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训练学生的听、说、

2、读、写的素质时,首先应对其进行语感的训练。  二、语感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实施  1.指导学生朗读、吟诵和涵泳  英国诗人密尔顿认为,“好的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较好的解释,在琅琅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常能得到充分、酣畅地体现。”4在朗读指导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进入角色,富于感情地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培养语感。如在进行《白兔和月亮》一、四两个对比段的朗读教学时,第一段应指导学生放松心情、微笑着读,读出无忧无虑的心态,而读第四段时则要求学生皱起眉头读,读出紧张不安、心痛如割的心态。通过对比朗读,为学生理解课文寓意做好了准备。

3、  吟诵,是根据文章的需要和自己的理解,有意拖长声调,讲究节奏韵律的一种精读方法。叶圣陶在《精读指导举隅》中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学生在吟诵中,可以体会到文字的情趣,激发学习的兴趣,积累有关的语言知识,储存语言的表象材料,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语感能力也就逐步加强了。  涵泳,是一种在熟读基础上的潜心专注的研读方法。涵泳就是熟读精思,潜心体味,轻咏低吟的一种方法。如教学《荷塘月色》第四自然段时,我就指导学生涵泳,了解作者怎样写景――作者从视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来写景:月光淡

4、淡,似“笼着轻纱的梦”;荷花朵朵,那绽开的如明星闪烁,那含苞的似少女羞涩;荷香缕缕,若断若续,仿佛歌声飘荡。在涵泳的过程中,学生也像作者那样“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充分感受到这段文字的色彩美、和谐美、宁静美。学生在仔细揣摩、吟诵语言文字后,可获得审美感、情趣感等。这样,语感的形成也就指日可待了。  2.指导学生亲自实践,运用生活经验去感受,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周围的各种事物。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前,可以组织学生先参观附近的老式庭院,并让他们在那里尽情地

5、、自由地玩耍,充分领略其中的乐趣。这时再让他们学习课文,他们很容易就会回想起先前玩耍的情景,从而与作者的感受相共鸣。4  在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把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借助联想和想象,引爆头脑里储存的知识,这样才能深得文章旨趣,有效地训练语感。如教学《童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候玩得兴致盎然、长大后又觉得滑稽可笑的事情。通过美好的回忆,丰富的想象,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文中作者的感受。  3.利用教材,给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感操练”  郭沫若说:“语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语感,学生只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获得。  首

6、先,要使学生在把握词语准确含义的基础上,对文章的选词炼句加以揣摩比较。如朱自清在《春》中描写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可启迪学生琢磨:小草为什么是“钻”出地面?用“长、冒、冲”行不行?为什么又是“偷偷地”?换上“悄悄地、慢慢地”好不好?教师可用增、删、调换、前后改动的方法与原文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体味,从而逐步培养其对词语、句子的敏感性。  其次,要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诗文中的某些词语,是作者在写实的基础上借助联想与想象创造出来的,要理解这些词语,需要学生运用联想与想象才能产生语感。如贺敬之的《

7、三门峡――梳妆台》中的“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对于句中的“劈”与“走”两词,只有通过联想与想象,才能具体感受黄河激流冲击三门峡的巨大威力与声势。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不仅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同时也在深刻的体味中训练了语感。  刘勰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4语感是一种技能技巧,学生只有靠实践,靠训练,并持之以恒,才能形成良好良好的语感。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乐成第二中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