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

ID:31185934

大小:10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_第1页
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_第2页
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_第3页
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_第4页
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立问题意识 培养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又是问题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设问,而且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学会提问,学会带着问题思考,不断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思维的一种问题性心理品质。问题是开动思维的马达,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才会有主动探究的愿望;有了问题

2、,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大变化就是“双能”变成“四能”,即由原来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变成了四能: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发现问题”,是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数学思维,从表面上看来没有关系的一些现象中找到数量或者空间方面的某些联系、某些矛盾,并把这些联系或者矛盾提炼出来。所谓“提出问题”,是在已经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把找到的联系或者矛盾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集中地以“问题”6的形态表述出来。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又是问题意识。然而,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

3、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十分淡薄,无疑可问、不会质疑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课始引疑,激发兴趣  1.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学生的提问能力其实是一种心理素质、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语言技能的综合能力。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不敢提问,羞于质疑,究其原因,大多是害怕提问不好会遭到老师的指责和同学的讥笑。新课程理念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要以一个“平等者中的首席”身份,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尊重学生的奇思妙想,即使他们说错了,也给予真诚的鼓励,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与我们一起探索、研究

4、,从而消除畏惧心理,增强提问的勇气。尤其是学困生,要给他们搭建交流的平台,多给他们一些提问的机会,引导他们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估算”一课时,一开始便以朋友的身份微笑着面对大家:“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估算’的问题。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过估算。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在估算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还有今天你想和老师一起讨论什么?”第一位学生说:“什么是估算?”吴老师立即为她喝彩:“问得好!”当第二位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学估算?”时,吴老师更是大加赞赏:“问得多好啊!掌声给她!”其他学生受到感染,也纷纷提出了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可见,教师民主的教风能

5、给学生一种心理安全感,从而大大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未知欲,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估算学习中的困惑。6  2.预习展示,让学生提问  新课程理念下的预习不是仅仅为了掌握课本上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有差异,因此预习的效果会有很大不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指导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水平。当学生预习后,应让他们呈现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了解其理解的程度,以便更好地把握教学起点。如,教学“摆一摆”一课时,我在开课时便让学生汇报预习后的

6、困惑和收获。甲学生说:“通过预习,我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知道这个方法是用摆1cm2的小正方形得到的。但我想,能否不摆小正方形,用其他方法来得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乙学生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么,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否与长方形相同呢?”这样,我便了解了学生对哪些知识点已基本掌握,哪些问题是课堂上要重点解决的,他们有什么新发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3.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传统的教材基本上按照“例题―解答―习题”的模式来编写,学生往往是被动地解决教材中已经提出的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提倡数学学习内容力求呈现“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7、”6的过程,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建构数学模型。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讲故事、猜测、实验、错例、反证等。在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疑可问。在教学“认识角”时,我故作神秘地对学生说:“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