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

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

ID:31188684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_第1页
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_第2页
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_第3页
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_第4页
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_第5页
资源描述:

《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合理归因有效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  摘要:习得性无助是数学学困生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归因是影响习得性无助的主要内部原因。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归因,适当的归因干预可以有效的缓解数困生的习得性无助。  关键词:归因;习得性无助;数困生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5-0046-01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人经历了挫折与失败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是有机体经历了某种无意识的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当个体形成了习得性无助感时,会导致学习与生活中积极主动性的丧失,

2、这将给其一生的发展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5  数学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是在一定的数学学习情境中诱发的,由于学生长期没有达到预期学习目标,屡次遭受失败的挫折,产生消极认知,确信自己对学习数学缺乏能力,从而在动机、情感、认知和行为上所表现出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使学生降低或丧失数学学习动机和信心,怀疑自己的智力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业任务放弃努力,产生一种焦虑、厌倦等消极的情绪状态。数学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是数学学困生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防止学生数学习得性无助感的滋生与蔓延,直接关系到每个社会公民健全人格的发展。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干预措施,消除学生的数学

3、习得性无助感,是数学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战略任务。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发现,归因是影响习得性无助感的主要内部原因,笔者认为对学困生进行合理的归因训练是缓解学困生习得性无助的有效方式。  一、数困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  思维定势简单化。数学概念的学习停留在表面,不注重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缺乏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心理准备,造成思路狭窄,思维不畅。遇到新问题时,由于思维定势往往有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  不注意概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再创造能力差。他们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难以实现问题的转化,总是孤立的看待问题,不能将所给的问题进行合理分类,合理转化,变为已知的、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他们学

4、习数学,不是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去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而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某一结论和某一方法的记忆上,把学习策略性知识当做陈述性知识来学习。  听课、做练习的质量不高。数困生在做作业时只讲速度、结果,不仔细审题,没有规范的步骤、详细的解答;听课时不注重概念的理解,只听几道例题;做练习不勤于动笔;好高骛远,导致容易的题目做不对,难题有做不来。  二、对数困生进行合理的归因干预5  首先,教师对数困生的学习要能正确归因。应避免对数困生学习上的失败作消极的归因,因为它会影响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缺乏努力,并对此表示不满,会使学困生感到内疚,这种内

5、疚通常是一种激励力量。但是如果把失败归结于能力低,并对之表示同情,这种同情可能是出自教师对数困生的真诚关怀,但是当数困生认识到同情的背后是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时,那么这种同情就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危害,常常使数困生感到自卑,这种自卑会导致其退缩,进而丧失学习的信心。此外,当作业非常容易时,对数困生的成功进行表扬,而对失败不加批评,或者提供过多的帮助,也都有可能产生类似事与愿违的恶果。因为在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归因的同时,学困生也会对教师的行为作出归因,一定程度上讲,教师对学生态度影响着学生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态度。  其次,教师要引导数困生进行多方面的归因。让他们认识到

6、引起失败的因素多种多样,有可能是个体自身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外部环境因素;有的是可控的、不稳定因素,也有的是不可控的、稳定因素。大部分数困生还是把成绩差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种归因无疑可增强其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但如果成绩屡屡上不去时,这样的归因就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一种驾驭和调节自己学习的无力感,导致减少甚至停止对自己学习活动的调控。教师要鼓励并帮助数困生建立一种正确的有关成败因果关系的知觉模式,让他们学会“自我贴金”的归因。让学困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努力后不成功只是暂时的现象,一两次失败,不等于以后永远失败。教师要引导学

7、困生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内部因素,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有能力感,进一步增强其今后承担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5  最后,对数困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数困生往往将成功归结于题目太简单、运气太好、教师评卷很宽松等外部、暂时的因素;而将失败归结于自己无能这样稳定、内部、不可控的因素。这种归因模式,削弱了学生的自信、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从而导致了学生的无助。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通过训练,让学生将成功归结于努力和能力,体会到成功是可控的,从而使得他们对学习充满了成功的期待;让学生将失败归结于学习方法不当、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