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

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

ID:31189529

大小:10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_第1页
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_第2页
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_第3页
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_第4页
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元代汉人颂德类散曲的创作动机  摘要:元代文人热衷散曲创作,作品题材丰富多彩,不少汉族文人创作散曲,为元朝歌功颂德。这些散曲的大量出现与当时文人的心态有着密切联系,身份、志趣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各不相同的创作动机,身处太平盛世的喜悦和博取功名利禄的需要促使他们歌唱新时代的美好,时代潮流的推动又让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同的文体。  关键词:元代汉人散曲歌功颂德动机  公元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结束了中国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帝国。从战乱中解脱出来的文人墨客怀揣着各

2、自的心愿和梦想,为新朝写下一首又一首热情洋溢的赞歌。他们或对太平时世的景象进行细致的描绘,间接反映对元朝统治的颂扬;或对统治者本身加以歌颂和祝福,字里行间透出对朝廷的忠心耿耿。今天我们看到的颂德类散曲,虽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却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内心世界。8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散曲的作者中,汉族文人占了绝大多数,且其中不乏名家。在隋树森编写的《全元散曲》中,先后有27位文人创作了颂德类散曲,超过了收录作家总数的十分之一,其中汉族作家24位,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名家皆有多首颂德散曲流传。以往的研究并未

3、对这一现象给予足够的关注,尚未有相关专著论及这一问题。在民族歧视政策大行其道的元代,汉族文人能够如此热忱地表达对当朝的赞美,确是有些令人惊异的。因而其背后的动机也就值得我们深思。究竟是怎样的创作动机,促使汉族文人放下民族矛盾,投入到对元朝歌功颂德的队伍里,时隔数百年后我们已无法从创作者那里得知他们的真实想法,只能从现有资料中由浅入深逐步探索问题的答案。  一、太平时世的欢歌  自公元907年唐朝灭亡之后,五代十国的混乱、辽宋夏金的对峙,导致中国近四百年的分裂,元朝的统一终于使战火纷飞的时代宣告结束,忽必烈重视经

4、济、奖赏功臣、赈济灾民、推行汉法等一系列政策促成了元初繁荣局面的到来。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他当时游历中国的所见所闻,从中不难看出元初城市经济的繁荣景象:"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盖各人自各地携物而至,或以献君主,或以献宫廷,或以供此广大之城市,或以献众多之男爵骑尉,或以供屯驻附近之大军。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1]不仅像大都这样的大城贸易往来频繁,其他小城亦是衣食无忧。8  身处太平时世的喜悦冲淡了人们对异族政权的不满

5、,许多文人开始创作散曲来表达内心的愉悦。著名戏曲家关汉卿曾作[南吕?一枝花]《杭州景》赞叹杭州的物阜民丰:"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2]身处在元朝开国之初,面对着天下闻名的锦绣之乡,饱览了秀水奇山,关汉卿不禁感叹杭州"堪游戏"、"忒富贵",为当时安定、富足的景象所陶醉。张可久的[双调?折桂令]《钱塘即事》同样对江南的富庶繁华进行了一番细致的描绘:"倚苍云拱北城高,地胜东吴,树老南朝。翠袖联歌,金鞭争道,画舫

6、平桥。楼上楼直浸九霄,人拥人长似元宵。灯火笙箫,春月游湖,秋日观潮。"[2]作者从观赏者的角度,描绘出一幅灯火辉煌、歌舞翩跹的江南盛景图。  不只是杭州这样的大城令人感慨万千,连普通的乡野景色也引发了散曲家们的创作热情。张养浩在[中吕?十二月兼尧民歌]《寒食道中》写道:"人家浑似武陵源,烟霭蒙蒙淡春天。游人马上袅金鞭,野老田间话丰年。"[2]野外不再是尸骨遍野的荒凉之地,而是"四围锦绣"、"车马喧天"的热闹场所,游人从容玩赏,野老闲话丰年。这些散曲无不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满足和畅快,在新朝的统治下一切都呈

7、现出全新的气象,万物生机勃勃,人们的心态轻松闲适,似乎再也不必为生活而发愁。  从都市到乡野,从富人到农民,都在为新朝的统治感到欢欣鼓舞。统治者为了政权的巩固,采取多方面措施拉拢人心,为百姓营造了一个相对太平的生存环境,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颂德类散曲的轻松愉快。尽管民族歧视政策与科举制度的取消将汉族文人打入了社会最底层,却并不能抹杀太平时世为他们带来的满足感。国家从分裂到统一,从战乱到繁荣,面对百姓的安居乐业,作者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用作品抒发内心的感叹。他们对元朝统治抱有美好的憧憬,满心期待着太平盛世的到

8、来,甚至相信自己已身在盛世,也就自然对当朝统治赞不绝口。  二、博取功名的礼赞8  文人创作优秀的作品以引起统治者关注的传统古已有之,从汉代司马相如作《子虚赋》被武帝赏识,到唐代诗人向权贵献诗和小说博取功名,这一传统一直延续下来,被元代文人加以发挥,创作出带有明显歌功颂德倾向的散曲。元初对科举制度的取消,使汉族文人入朝为官的道路被阻断,他们不得不创作更多的作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以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