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通识教育”伴随孩子前行

让“通识教育”伴随孩子前行

ID:31190243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让“通识教育”伴随孩子前行_第1页
让“通识教育”伴随孩子前行_第2页
让“通识教育”伴随孩子前行_第3页
让“通识教育”伴随孩子前行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通识教育”伴随孩子前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通识教育”伴随孩子前行  摘要: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且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  一、中学通识教育的意义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弟子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这六艺就把古代的文理概念都包含在其中了。孔子认为:“君子博学于文。”(《论语?雍也》)所谓“文”,主要是指当时儒家的“六艺”,“博学于文”,也就是一种通才教育。而现行的高考制度是

2、实行文理分科,这本身就是通识教育的萎缩。记得我父亲跟我讲过,当时他们什么都学,也易于消化,做完作业还可以逛旧书店,是真正地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的。通识教育从学科观点而言,学习人文学科的人要具备科学知识,而研习自然学科的人要有文学与艺术素养,使受教育的学生能够自我感受价值而变化气质,能够彼此了解与沟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通识教育是在现行文理分科的背景下锻造人才的最佳途径。  2012年11月,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我校”4)开展了一次感恩教育的活动,要求每个同学给自己的父母寄一张明信片,并在明信片上写上对父母的感激之言。很多

3、同学拿到明信片后根本不知如何下笔,什么地方写收信人地址?格式如何?怎样称呼?一概不知。我不由想到《胡适口述自传》中的一则趣闻:说台湾青年写信给他,都称他为“胡适先生”,他的意思是以前的青年都称他为“胡适之先生”或“适之先生”,现在台湾青年不谙古礼,所以称他为“胡适先生”。书信事小,教养事大,于是,我花了一节课时间给学生做了一个讲座,题目就叫《让我给你写封信》。可见,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常识与礼教的沿袭到现如今已陷入似断非断、非断实断的境地,适合中学生的通识教育对于培养附中学生大气、优雅的气质有着实际的意义。  再有,作为一名中学生,中学

4、求学阶段是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最渴盼懂得却又最茫然的阶段。因此,我们必须在专业知识学习之外,兼顾知性与智性,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让他们在求学的过程中不但获取了知识,还成熟了心智,真真正正地“转识为智”。  二、中学通识教育的现状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老先生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通识,一般生活之准备也;专识,特种事业之准备也。通识之用,不止润身而已,亦所以自通于人也。信如此论,则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一股通识教育潮正在大学悄然回归。那么,通识教育有没有在大学之外的尝试呢?通过查找资料得知,在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阶段通识教育总的

5、情况是很不好的,教育质量的实际评价标准是造成无法实质进行通识教育的根源。各个学校大都注重抓应试教育,督促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提高考试成绩,例如高中就是以高考录取率的高低论英雄,并且社会似乎也默认这种标准,学校实际也无暇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不用说通识教育了。  三、在我校设立通识教育课程的设想4  作为第一批实行“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的中学,我们围绕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这一核心,在课堂教学体系上开展了一系列改革。那么,我们能不能在教学体系中增设通识教育课程,建立一个保障全体学生能更好地全面发展的体系呢?能不能在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建

6、设中走出属于我校的特色教育之路呢?  (1)作为教改先锋,我校早已有了实施通识教育的基础。综观国外或各高校通识课程的设置,基本涵盖了人文教育、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管理科学教育、生命教育、两性教育、环境教育、公民资质教育等。而我校早已经在某些课程上做出了勇敢的尝试,例如我们开设的兴趣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等,都已经为我们开设通识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针对每周的兴趣课时间,我们能否做一个整体的规划,通过整合将其归拢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内呢?  (2)通识教育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兼容并蓄。就如上海市奉贤中学一样,通过开设通识系列讲座

7、来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其实,像我校周六的精品讲座就已经与奉贤中学的做法不谋而合了);我们还可以推荐或编写通识读本,要求学生阅读,并确定不同形式的考察来获得课程的结业证……  (3)通识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老师既要有学术上的深厚造诣,又要对真理和学生有真诚的感情,还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既要把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传授给学生,又要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精神感染学生;既能对学生“晓之以理”,又能“动之以情”。所以,要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恐怕我们教师就先要“通识”了。4  《论衡》中说:“博览古今为通人”,将通识教育由高等院校向前扩

8、展的想法也许还很不成熟,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加强自我修炼,在平时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做起来。这样,我们的学生会大大受益,逐步走向通才之路,最终成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