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九上重复与变化教学设计_设计

鄂教版语文九上重复与变化教学设计_设计

ID:31202799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鄂教版语文九上重复与变化教学设计_设计_第1页
鄂教版语文九上重复与变化教学设计_设计_第2页
鄂教版语文九上重复与变化教学设计_设计_第3页
鄂教版语文九上重复与变化教学设计_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九上重复与变化教学设计_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作者揭示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辩证统一”的艺术规律,体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艺术之美。    二、学习作者举一反三地说明抽象事理的方法以及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说明语言。    三、培养学生梳理思路和概括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体会作者引入音乐、舞蹈、绘画艺术来说明建筑艺术特点的方法。    二、理解“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如何有机统一。    [教学设想]    分汲取、解读(第一课时)与探讨、拓展(第二课时)两个学习步骤,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有所发现,体会作者广博的学识,领略

2、中国艺术博大精深之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说明:在于引发学生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学识深入探讨的兴趣)    你去过西安、见过西安的城墙吗?你能想象如果北京城墙不拆,现在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吗?    “北京的城墙可以建成环城公园,这将是一个长达3975公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立体公园。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憩。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这段话是著名建筑家、本文作者梁思成在50年代对保留北京城墙的意义所作的形象展望。如今,“文化遗产”意识深入人心,人

3、们保护古建筑的觉悟越来越高,当年,梁思成为保留中国古建筑和北京城墙的奔走呼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是什么赋予了这位建筑学家极富穿越感的远见卓识呢?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文章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    二、通读全文,整体把握    1通读全文,你能否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在哪几段?并试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观点。    点拨:学习运用关键句(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确定文章主要内容,学会从各段的重复性语句中提炼概括作者观点。    明确:作者观点——重复与变化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建筑之美,两者缺一不可。    (可通过关注第1段对“重复与变化”的解题和第2段段尾、第8段过渡段落中反复出现的“

4、统一”一词,作出提炼与概括。)    主要内容在第8段到文章结束,举例谈重复与变化统一的审美原则是如何在建筑上体现的。    (根据第8段明显的过渡语句“上面所谈的那种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在建筑物形象的艺术效果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断。)    2第1段到第7段谈的是什么?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之后提炼各段内容要点:    第1段是全文的总纲,谈的是在有持续性的艺术作品中,重复与变化缺一不可。    第2、3段,谈在音乐中是通过主题(重复)与变奏(变化),体现重复与变化相统一这一审美原则的。    第4段,谈舞蹈也是通过动作的重复和音乐的重复结合

5、,又给以相应的变化,来突出要表现的某种感情和艺术效果。    第5段,谈在绘画的处理上,也可以看到重复与变化的统一。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前几段与文章主要内容的关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作者以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为例,具体阐释第1段中提出的艺术创作中重复与变化相统一的原则,并由此引出对建筑艺术中这一原则的探讨。这样写,是先用具体可感的实例来阐释抽象的美学原则,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从人们熟悉的音乐、舞蹈谈起,引入到建筑这一人们不很熟悉的艺术门类,让读者由熟悉的到不熟悉的,有一个认识上的过渡。此外,还打开了视野,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去理解艺术中重复与变化

6、统一的普遍规律。    3作者是如何说明建筑中重复与变化有机统一的原则的?    学生阅读、讨论后明确:    从第8段到最后,作者通过举我国建筑的实例,来具体说明阐释中心观点。    具体说,第9段以人民大会堂为例,第10、11段以明清故宫为例,第12段以颐和园谐趣园为例,第13、14段以颐和园长廊为例,15段举世界建筑史上的建筑为例加以说明。    4以上例子有何不同?有无重复之嫌?    讨论明确:有详细、具体举例,如明清故宫、颐和园长廊;有略举,如颐和园谐趣园;有概括举例,如世界建筑史上的例子。举例在重复中有变化,既让人信服,又不给人以重复累赘之感,是我们在写

7、说明类的文章中应该学习的。    5文章最后一段谈的什么?有何意义?    讨论明确:此段指出写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即现实的建筑中,存在着重复与变化不能很好统一的问题,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或影响美观,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注意。    三、品读重点语段,具体体悟语言    1作者在说明颐和园长廊(第13段)时,运用了一大段看似繁复的说明语言,说说这样写的效果。(先请学生朗读此段)    讨论发言:20个一连串的“一根”以近乎夸张的“重复”强化了“方”“圆”“八角”“六角”……的所谓“千变万化”的芜杂和“荒谬绝伦”,从而生动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