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

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

ID:31205858

大小:60.8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_第1页
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_第2页
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_第3页
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_第4页
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德育课程特色体系的构建论文关键词: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特色体系;隐性课程论文摘要: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加强德育教材建设,建立相互配套的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大力开发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并应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赋予德育课程体系个性特色。高校德育课程建设近几年得到了明显加强,德育工作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切实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离社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只有加强高校德育课程建设,构建和谐的、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体系,使之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和学生整个日常生活之中,开发利用一切资源,才能充分挖掘德育培养人、塑造人的潜力。笔者认为,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课

2、程体系,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一、加强德育教材建设,建立相互配套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德育教材建设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因此,要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客观性和严肃性。教材的选用一定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选用统编教材,因为这是集全国思政理论专家智慧,经过科学、严谨的工作编纂完成的。它既注重普遍性规律,也及时吸收了最新的理论成果,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同时,除统编教材外,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因地制宜编写部分辅导性读本,帮助学生理解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实事,以德育理论阐述现象,揭示事物本质。选用规范的教材后,还应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从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编教材来看,在课程体系方面,可以

3、分为两大部分,即道德与法律。其中道德部分包括绪论分为7章,占了绝大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律部分有2章,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在于建立起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同时应让他们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树立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道德修养能促进大学生做一个遵守法律法规的守法公民,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对法律法规的严格遵守,也能内化为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在教学实践中,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必须准确把握这个体系。在教学体系方面,必须明白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体系的实施会存在一些差异,要根据教

4、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开始阶段首先在于建立学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如果不能使学生明白这门课到底要学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学习这门课?那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将无法展开,或者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无法实现。根据本课程的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将它划分为课程介绍、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道德观培养、法制观念培养等几大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内容和总学时分配好各部分的课时数,并应适当留有余地、适时灵活处理,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都考虑进去,应该懂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应与课程体

5、系相适应,与其他教师协调,与学生专业吻厶口O二、以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为基础,开发隐性德育课程资源“思想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者培养学生懂得必要思想道德知识;形成道德信念;付诸道德行为的“三统一”过程。”[1]因此,除加强显性德育课程建设外,大力开发隐性课程资源势在必行。所谓隐性德育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获得的影响自身品德经验生长的各种隐性教育因素,隐性德育课程不是学科意义上的课程,它没有课程大纲、课程目标、课程计划等要求,主要是学校物质环境与精神“动力场”构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德育资源[2];也有学者认为,隐性德育课程一般是指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间接的、潜在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受教育

6、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性经验的传递与渗透[3]。由此可知,隐性德育课程包括多个方面,它与显性德育课程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可优化隐性课程“活教材”O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隐性课程发挥德育功能的关键。和谐师生关系,应从尊重学生人格出发。尊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获得尊重是每个人的内心需求。《论语•侍坐篇》曾记载古圣人孔丘带领子路、冉有等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踏青的情景,孔子对待学生,一一询问,循循善诱,让学生尽情抒发自身的

7、理想,因而,学生聆听尊师教诲,大多有“如沐春风”之感。这既体现了孔子高超的教学艺术,也体现了他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注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基本要义,也是我们今天高校德育教师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据。德育教学中,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看待师与生,与学生交朋友。因此,在高校德育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到育人先育己,带头践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