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级风险控制机制

委托代理级风险控制机制

ID:31207935

大小:68.3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7

委托代理级风险控制机制_第1页
委托代理级风险控制机制_第2页
委托代理级风险控制机制_第3页
委托代理级风险控制机制_第4页
委托代理级风险控制机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委托代理级风险控制机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委托代理成本以及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关键字:委托代理理论代理成本监管激励委托代理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Berle和Means于1932年最先提出的。他们认为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是互相分离的,所有者将经营权利让渡的结果很可能让经营者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牺牲掉股东权益。委托代理理论后来由Wilson,1969、SpenceandZeckhauser,1971>Ross,1973>Jensen和Meckling(1976)、Mirrless(1974、1976)、Holmstrom(1979^1982)Gros

2、sman和Hart(1983)、Fama和Jensen(1983)>Coase(1993)等学者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尔后又由众多的经济学家完善和扩充,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公司治理思路框架。1、代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Ross、westerfield>jaffe、jordan(2007)在《corporatefinance:coreprinciplesandapplications》一书中有这样的阐述: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称为代理关系,只要有人(委托人)雇佣他人(代理人)代表自己的利益行事,代理关系就会存在

3、。在这些关系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可能出现利益冲突被称为代理问题(agencyproblem)。i刘有贵,蒋年云(2006)认为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委托人为了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将其所拥有(控制)资源的某些决策权授予代理人,并要求代理人提供有利于委托人利益的服务或行为。代理人也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在利益不一致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在行使委托人授予的资源决策权时可能会受到诱惑,把自己的利益置于委托人利益之上,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即产生代理问题。笔者认为,委托代理的问题主要源于委托

4、代理双方权利、责任、利益的不平等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代理人掌握着企业经营决策权,但不承担直接的盈亏责任,最终承担责任的还是委托者。这种权责利的不对等,削弱了委托者对代理人的管制,加之考虑到代理人的道徳风险,可能促使代理人弃股东之利益于不顾,掠夺股东财富,任意决策,加大企业的经营财务风险。另外,由于代理人是第一时间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盈亏情况等信息资源的,而信息到达委托者时必然会有损耗。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而且委托人还很难监督和约束代理人。另外,企业是各种契约的结合体,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实际上也是一

5、种契约,只是这种契约肯定不完美的,不可能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把委托代理双方的权责利都划分的清清楚楚。因此,只要有漏洞的存在,就会产生代理成本。2、代理成本分析2.1代理成本定义简新华(1998)归纳了企业是代理成本是代理人的选聘费用、代理人的报酬、监督成本、代理人的职务消费和经营损失的总和。对应公式如下:代理成本二代理人的选聘费用+代理人的报酬+监督成本+代理人的职务消费+经营损失平新乔、范瑛、郝朝艳(2003)认为企业的代理成本,即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由委托人选定的契约形式与代理人对风险与努力的

6、态度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效率损失。过去三十年里,现代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告诉我们,导致代理成木的基木原因有三个:一是企业所有者缺乏有关企业运营中客观随机冲击的准确信息,而处于第一线的代理人往往对此拥有相对充分的信息。二是在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条件下,实践中的契约常常偏离理论上存在的次优契约从而发生效率损失。本来,由于信息不完全,理论上存在的次优契约与充分信息条件下的最优契约相比,已是“次优”的了,但在实践中,连这种“次优契约”也难以实施。考虑到实践中非线性的利润分享规则操作成木很高,企业往往会选择简便易行

7、的线性契约,即比例分成制契约。这是第二层次的偏离。三是代理人规避风险的态度,会降低最优激励系数的功效。笔者在综合学者观点,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四种代理成本,他们分别是在职消费成本、盈余管理成本、过度投资成本、预算软约束成本。2.2代理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2.2.1在职消费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管理者可能出于个人私利,肆意挥霍公司财产。罗宏、黄文华(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职消费作为代理成本的一部分在我国确实存在,并对企业业绩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田利辉(2004)通过实证分组分析了我国国家控股的上市公

8、司随着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大,经理层的公款消费和自由现金流增大,企业效率和公司价值下降。2.2.2盈余管理成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管理者很容易搭乘职务便车,滥用其掌握的职务特权,在投资、融资、经营、分配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屮,屮饱私囊,为了个人利益最大化进行盈余管理。(Healy,1985)提出由于经理最先拥有关于公司盈余的内部信息,而公司的外部利益集团甚至公司董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准确了解公司利润信息,因此,经理就可能会乘机进行盈余管理,以使他们在公司薪酬合同中获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