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

ID:31212998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_第1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_第2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_第3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_第4页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_第5页
资源描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高中语文再别康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作者信息姓名电话学科语文年级高中一年级邮件单位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再别康桥》一、教材分析《再别康桥》一文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再别康桥》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这种风格特点。诗中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

2、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对这样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歌,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住教学要点:1.诗歌回环复沓的结构特征及淡淡的离愁别绪。本诗首节作者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尾节作者又写到“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样首尾两节节奏相同,语意相似,仅变换几个词语,就从结构上构成了呼应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回环复沓的音乐节奏美。并且,离别时,徐志摩并没有痛哭流涕,肝肠寸断,而是轻轻的招手,作别康桥的,所以本诗的离愁是一种淡淡的离愁。2.精妙的意象

3、。诗人将这种淡淡的离愁寄托在了云彩、金柳、青荇、清潭、虹影、星辉、夏虫等独特的意象之上。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创造出一种清新感。3.精到的动词。诗人将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寄托在了这些精妙的意象的之上,同时通过一些动词,如“荡漾”“招摇”等的运用,细致地刻画出了作者的心理情感变化,把握住这些动词,有助于我们把握诗歌的情感主线,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二、学生分析资料..一、学生情况这节课,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新诗这种新

4、的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并且,作为地处乡镇的普通高中,我校受到地理区位、资源配置、招生政策、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生源质量无法与一些城区中学相比,区域范围内的入口成绩在同类学校中最低,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体系普遍存在结构性缺失,学习能力弱,学习方法不科学,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待端正。然而,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我校学生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精力旺盛,不易受条条框框的约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较强,并且,也各自有自己的特长,有自己的梦想。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特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二、教法学法1.教法

5、:采用“研究体验式”教学法。这其实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并发现规律。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①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②情境教学法。通过诵读营造、感受相关的诗歌情境,对《再别康桥》中康桥美景的赏析和意象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画面美,从而得到审美的体验。③探究式学习法。引导学生对《再别康桥》情感和主题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体悟。2.学法

6、: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前找有关本课的相关资料,根据学案做好预习工作,课堂上则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后根据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行巩固和迁移。3.高中语文新课标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比单纯的知识传授要重要得多。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教学环节——“再现美景,解读诗情”。要求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选择喜欢的一个景物或着眼全篇,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诗歌再现志摩心中“美丽的康桥”。通过这样的写作,能让学生进一步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并触摸到现代新诗的一些基本表达技巧和写作方法,提

7、升学生的鉴赏、品悟、写作能力。三、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通过鉴赏诗歌中的意象和动词变化体味诗人的情感变化。2.以诗解诗,走进诗人内心世界。四、教学环境资料..□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再别康桥》的朗诵视频,引导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