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高中课堂教学论文

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高中课堂教学论文

ID:312201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7-21

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高中课堂教学论文_第1页
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高中课堂教学论文_第2页
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高中课堂教学论文_第3页
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高中课堂教学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高中课堂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摘要:文中阐述了中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以及新课程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新课程背景下在高中教学课堂实施启发式方法与作用,真正构建新课程理念下和谐课堂。关键词:学记;启发式;课堂教学 《学记》是《礼记》中专门论述教育的专著,是早期教育经验和教育思想的总结。《学记》对于教育方法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诸如“长善救失”的因材施教、“道而弗牵”的启发诱导法、“禁于未发”的预防教育法、“相观而善”的集体教育法、教学相长法和循序渐进法等教育方法。这些教育方法,不仅在当时的教育实践中被证明是

2、行之有效的,而且对于当代高中课堂教学也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学记》认为“君子之教”的特点是“喻也”,即善于启发或诱导,“时观而弗语”。《学记》对于启发教学法的论述如下:“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阐明了启发诱导的目的:“和易以思”,即启发诱导是为了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教与学融洽,达到学生不视学习为艰难险阻,能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启发诱导,又称为启发式教学,与注入式教学相对,是指调动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

3、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启发式教学成为了高中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道而弗牵”。“道而弗牵则和”: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可以促使师生关系、教学关系和谐融洽。新课程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将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优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作为“对话人”的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是很有益的。教师不直接说出结论,而是与学生共同探究,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师生互动的原动

4、力是教师,而主动力是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纵向互动是“反应物”学生发问的横向互动是“催化剂”,纵横交织,就会使互动快速有效的进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中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更加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互动将课堂变成动态的课堂。其二是“强而弗抑”。“强而弗抑则易”:强者,策勉鼓励也;抑者,推也。有的人望文生义,把“抑”理解为压抑是不对的。学习的过程不可能没有困难。教师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而不是推着学生走,通过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学生受到鼓励,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学习成

5、为易事,乐在其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抑”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三是“开而弗达”。“开而弗达则思”:指点引导,但不要代替学生达到目的地。讲课的时候应当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自己而不是直接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开启学生的思维、指点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难点,而不是全盘托出所有知识,这样就会给学生留有思考的宣传部。学习主要靠学生自己用心钻研,主动探究,这样就会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获得真知灼见。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把学习主动权交

6、给了学生,教师只是点拨、引导和鼓励学生,教师的指点应当适可而止,只应做到“开”的限度,不应做到“达”的程度,激其思而后开其意,导其悟而后达其辞。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科学创新能力,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目的。《学记》中的启发教学思想,与探究式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课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教师应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教学,尊重学生,启发学生。不能“牵”、“抑”。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这是进行启发诱导的前提条件。正如《学记》中所述:教师应该“时观”、知其心“。此外,教师还

7、应该用心钻研,掌握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即“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能博喻”。而学生同样“亲师”、“尊师“。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师生之间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进行启发教学,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构建真正意义的和谐课堂,促进“教学相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