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

ID:31223266

大小:11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7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_第1页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_第2页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_第3页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_第4页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助字辨略》与《经传释词》虚词研究比较  摘要:刘淇的《助字辨略》在我国虚词研究史上第一次对虚词进行了完整的分类,并提出虚字以表"性情"论。《经传释词》是又一部专门研究虚词的著作,其体例严谨,论断精审,向来为学术界所称道。作为清代虚词研究的代表,两书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这两种角度的研究特点和所达到的目标。  关键词:《助字辨略》;《经传释词》;虚词理论;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H1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233-03  清代刘淇所著的《助字辨略》(以下简称《辨略》)是我国第一部对虚词进行完整分类的研究专著,旨在辨

2、明助字在表达性情方面的异同。该书取材广泛,对虚词的认识和编排体例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并为后世所借鉴。  《经传释词》(以下简称《释词》)成书时间晚于《辨略》。是清代经学大师王引之的一部虚词研究专著,该书以严谨的思路、精深的理论著称于世,深得学者们的推崇。  清代时期的虚词研究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古人研究虚词主要分为两个视角:文章学角度和训诂学角度。这两种角度的研究目的很不相同:文章学注重语言表达的语气神情及其运用;训诂学主要是为了释义。《辨略》和《释词》则分别从这两种角度出发,通过两书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角度的研究特点和所达到的目标。10  一、《助字辨略》和《经传释词

3、》虚词相关理论的比较  《辨略》首先明确了词有虚实之分,其次认识到虚词虽无实义,但起着表达性情、补足语义的作用,因此不可或缺。在《辨略?自序》结尾处,刘淇以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为先导,表明自己撰著主旨在于使文章表达性情通畅自然。通观全书,也可以看出刘淇旨在“辨”助字在表达性情方面的异同。  海城卢承琰在为《辨略》写的序文中认为,表“情”在口语中靠“口吻”,在书面语中靠“助言”。他的看法与刘淇著书阐述“构文之道”的目的是一致的。在此之前的《虚字说》中,袁仁林创立了虚词研究的“神情声气”理论,刘淇则继承了前人的成就,并有所发展。  而王引之把《尔雅》视为解

4、释语词之始,从解词、训诂的角度出发,目的在于使虚词意“明”而已。他在《释词?自序》中强调虚词研究应该“揆之本文而协,验之它卷而通”,明确主张联系上下文,注意虚词每项的不同的语法意义和语法作用,这体现了王引之比较系统的虚词研究思想。更值得学界称道的是,《释词》中很多地方打破汉字形体束缚,“因声求义”,从而拓宽了虚词研究的视野。  (一)实词虚化  “实字虚用”的提出说明刘淇已经意识到实词虚化这种现象。他对“常”、“党”、“逐”10等字的解释为这些词的语法化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陆宗达和王宁先生所说的,实词虚化是汉语虚词体系形成的途径之一,我们研究某些虚词的作用,有

5、时要从它虚化之前的实义入手。在《释词》中,王引之对涉及这种用法的少数词作了说明,指出了虚词意义和原来的实词意义常有映照相契之处,从“迪”、“终”等字条目可见一斑。  (二)虚词的构词功能和构句功能  汉语语法构造是以词序、虚词等为主要手段,而不是以形态变化为主要手段的。而《辨略》和《释词》在训释虚词时也对虚词构词和构句的语法功能进行了揭示。  刘淇将“重言”作为虚词的一个类别,从收入的“重言”词的数目,可以看出刘淇是十分重视“重言”词的。“重言”是同义虚词连用的结果,在结构上具有凝固性,实际上它是构成合成词的方式之一。很多复音虚词都是由“重言”构成的。  刘淇发现了“省文

6、”、“倒文”的现象,从而有助于对句意的理解。这也成为后来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的“蒙上文而省”、“探下文而省”、“倒句”等例的先导。  此外,刘淇还发现了“为……为……”的句式:  《晋书?谢道韫传》:“尝讥谢玄学植不进:‘为尘务经心,为天分有限耶?’”二“为”字并是抑辞。  这里所谓的“抑辞”是表选择关系的连词,“为……为……”义同“是……还是……”,将二“为”字并作仰辞是《辨略》最早发现的。  在《释词》中也涉及到这一方面,如“云”条下――“云,犹‘是’也。《诗?正月》曰:‘有皇上帝,伊谁云憎。’言伊谁是憎也。《何人斯》曰:‘伊谁云从,维暴之云。’言伊谁是从也。”此处,

7、将“云”解释为“是”,揭示了“云”有构成宾语前置的语法功能。10  以上可见,刘淇与王引之虽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虚词研究理论,但从对虚词的词法的分析已经拓展到对其构句的语法功能的分析,这表明他们的语法理论趋向系统化,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语法思想。  (三)语气研究  由于《辨略》从文章学的角度出发,因此在解释虚字时,多注意其在补足辞气方面的表达功能。  在中国传统语法学看来,语气是虚词的精神所在。申小龙认为中国语法学传统对虚词的研究是以语气为核心的,《辨略》注重辨析虚词在句中表现的各种语气,这并非刘淇所独创,是前人早已有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