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ID:31225167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3页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综合与实践”部分内容做出了如下阐述:“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苏教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中,每册最少都有2―3个综合与实践,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是否都能像如上规定的那样来实施呢?  关键词数学课堂;活动课  既然是以问题为载体,那么在小学阶段,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比较小,心智不全,一般不会想到哪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上“综合与实践”课之前,首

2、先对问题需要有预设,提前考虑到会用到哪些知识,遇到哪些困难,提前想好克服困难的办法。  例如在教学第二学段的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时,很多同学在搭斜坡时就遇到了困难,不知斜坡的角指的是哪一个角。所以在活动之前,我在前面演示了几种角度斜坡的搭法,并且找实力较弱的小组上来搭斜坡,以让我提前能发现他们的问题,并解决问题。经过几次的动手操作后,学生们明白了斜坡的搭法,为后面的活动能正常进行扫除了障碍。活动进行以后,对30度和45度60度的斜坡上滚物体,到底是谁会滚得远呢?让学生大胆的猜测―操作―验证―4解疑,运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解释

3、其中的道理,其实在上这节课时,我还让学生尝试了另外两个角度就是90度和180度的角的坡,运用掌握的道理来说明这两个角度的坡是滚的不远的,让学生会举一反三,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正好班里有一个学生家里就是收购粮食的,让大家一起为他家设计一个专门搬运粮食的斜坡,学生们兴致特别高,好像每一个人都是小发明家一样,特别的投入,解决问题时也特别的卖力。  “综合与实践”是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由于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因此学生参与的综合实践活动更多是依据教师对内容的选择,对实践过程的全程监督与引导,教师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以及在

4、教师指导下对发现问题的解决与帮助,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学生自主参与又体现在那里呢?这就看教师的引导能力,“综合与实践”有别于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不是教师的直接讲授,而是通过对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全程参与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了解我们自己”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对他们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并没有学生对学生了解的多,所以在导入时,我就下足了功夫,使他们每个人都渴望尽可能多的了解别人的情况,兴趣很浓,在收集数据的时候就特别细,生怕丢了一点点信息,最后制作的统计表就非常完善。后来,我根据他们收集整理最后制作成的统计表做

5、出了每个人的个人档案,放在后面的图书柜中,孩子们觉得特别新鲜,还时不时地拿出来向别的班同学炫耀一番。像这样的活动课孩子们会没有兴趣吗?会不主动参与吗?教师是孩子们的引导者,在领导时多动一些脑筋,孩子们就会跑得更快些。  在“综合与实践”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4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这种课并不是单纯性的运用一种知识一种方法就能完成,而是综合以往的学习过的知识和在学习中积累的活动经验、思维方式等等,考验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能力,不只是一个人的能力,还是一个团队的能力,在教学“大树有多高”这一部

6、分内容时,我首先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先自由组合,他们根据任务的需要自由组合成了6个小团队,每个团队都在6―7人之间,他们在教室里就讨论设计思路,写好计划书,全队通过后再明确分工,分配任务。中午放学回家后找工具,有的同学没有这么长的竹竿,就利用小的套在大的里面,或者把两个用绳子绑在一起,实在没有测量工具的就向学校的工具室借来测绳来测量长度。有的负责扶竹竿,有的负责测影长,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利用学过的比的知识来计算,大家忙的不亦乐乎。通过将近两个小时,大家终于测出了所选择的大树的高度,虽然书上只有短短的几句话,而同学们却花了很长

7、时间,耗费了很多的精力来完成,这不仅仅是一道解比例的应用题,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大家完成后都乐此不疲,有的还嫌不过瘾,干脆又测量起我们的教学楼的高度和旗杆的高度。这一节课学生们不光运用了比的知识,还有我们齐心合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在书本上永远也得不到的,是我们一生的宝贵的财富。  纵观这几年“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苏教版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内容趣味性都很强,学生特别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操作性也很强,几乎每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收集整理,动手实践,这也就大大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

8、。  (2)“综合与实践”4对学生的团体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是学生自主参与到活动中,每个学生个性的发挥都是教师所预料不到的,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求学生既要以集体为重,也要有创新,这是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始终关注的问题。  (3)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不光是让学生在用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