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

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

ID:31226986

大小:10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_第1页
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_第2页
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_第3页
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_第4页
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  摘要:赠地学院以其专业性、实用性、大众性、灵活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为美国高等教育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模式也颇具借鉴意义。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存在自我定位不清晰、职业教育缺失等问题,我们可以借鉴美国赠地学院办学特色的方面有:明确自身定位,发挥专业特色;培养实用专才,积极服务社会;灵活多样办学,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赠地学院;办学特色;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缺失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76-02  若将哈佛学院的建立视为美国高等教育的开端,

2、自1636年起,美国高等教育已有370多年的历史。这个历史不过300余年却在独立后迅速崛起的移民国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抢占世界经济和政治制高点,与其教育的高度发达密不可分,其中,高等教育以其培养高等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职能在各教育改革思潮中尤为受重视。赠地学院就是南北战争后在实用主义价值取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之一。7  南北战争后,美国高等教育主要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是吸取欧洲高等教育办学经验,重视学术,突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建立以学术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型大学,以1876年创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为代表;二是在讲求实用的基础上,为适应工农业发展需要而创办的农工学

3、院,即赠地学院,以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  赠地学院以其专业性、实用性、大众性、灵活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为美国高等教育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对我国高职院校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模式也颇具借鉴意义。  一、赠地学院的产生及办学特色  (一)赠地学院的产生背景  19世纪的美国,正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期,随着产业革命不断推进,大工业不断发展,对工业原料和农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和教育却限制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发展农业教育,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将广大农民从传统的观念和耕作方法中解放出来[1]。  取得独立后,实用主义价值取向逐步受到崇尚民主自由和多元化的美国

4、国民重视,进而深入到国家政治、经济、道德和教育等领域,成为其民族精神和社会心理形成的思想源泉[2]。但美国传统高等教育主要沿袭英国中世纪式注重培养“绅士”的办学理念,古典色彩和宗教色彩较浓厚,对实用性科目则极不重视,其主要生源也多为社会上层子弟,高等教育与社会现实需要脱节。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的革新呼之欲出。7  1862年林肯总统签署了《莫雷尔法》,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将赠地收入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3]。法案颁布后,各州纷纷建立起农工学院,据统计,自1862年莫雷尔法案开始实施到1922年阿拉斯加大学建立为止,美

5、国共创办69所赠地学院。这些以普及教育和应用技能为主要特色的赠地学院迅速发展起来,共同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向实用性和大众化转变。  (二)赠地学院的办学特色  土地赠与方式不合理、土地价格混乱、课程设置紊乱、师生数量不足等是赠地学院创办初期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不断修正和完善,不论从学院数量上、课程设置上还是从师生数量上,赠地学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1.培养目标的专业性  赠地学院初创时的培养目标很明确,就是培养专门为农业、工业服务的杰出的一线农工人才。与传统综合型大学注重培养教士、绅士、医生、律师等相比,赠地学院注重培养农业、工业专才,如农艺师、土木工程师等

6、,以便直接为经济生产建设服务,建立于1863年麻省理工大学在创办之初就是为培养机械师、建筑师等工业专才[4]。即便在高等教育不断改革、高校不断转型的今天,赠地学院不但有注重高深学术的研究型大学,更有专门的技术学院和传授高等职业技术知识的社区学院,赠地学院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2.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殖民地时期美国的九大学院,不但规模小、学科设置狭窄,其教学内容也主要为中世纪的“七艺”以及古典语文等,这些课程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往往是脱节的,导致大学培养出的学生多流于空谈。而正如莫雷尔所说,建立赠地学院是为了“促进工业阶级的文明和实用的教育”7[5],在课程设置上,赠地学院注重与

7、社会生产关系密切的实践性知识,开设科目随学院所在州的地理和经济因素而定,如开设畜牧学、园艺学、农业化学等,其授课方式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农场参加生产活动而非仅靠文辞讲解。  3.人才培养的大众性  根据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分类标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之间属于大众化阶段,而达到50%以上的则属于普及化阶段。19世纪的美国高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