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ID:31227877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7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摘要】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各种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而采取有效的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是教育教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小学语文课程角度出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看法。文章所述内容可为此方面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质疑;能力培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有疑才有获,有疑问、有思考、有探索的课堂才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课堂,也是一节真正成功的课堂。而恰恰好问,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探索

2、未知领域的摇篮。课堂上,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质疑,说明他肯动脑筋,并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判断,归纳信息能力。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  首先,教师要做到示范,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不例外。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题。例如:在教学《柳树醒了》,齐读课题之后老师质疑:“我读了课题有好多疑问,是谁把柳树叫醒的?柳树醒了是什么样的?”长此以往,在教师的示范疑问下,学生潜移默化就会提问了。其次,教师

3、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的问”。5  例如:教学《春雨的色彩》教师采用倒序的方法先出示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的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然后抛出问题:读了这段你有什么疑问?学生马上就提出了“是谁在争论?是在争论什么?”这样就创设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景下,学生会不由自主的进入到质疑的思绪中,从而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一步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而且能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使学生敢于提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

4、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秀的表现和发展。专家分析认为,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提出问题,主要是学生的提问、表达受到各种限制,有的教师怕影响自己的权威,有的则怕影响课堂秩序,所以只能接受在接受,久而久之课堂上学生不问了,只留下了教师的声音。因此,要学生敢问,必须营造民主平等的宽松氛围。  首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要使这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5这就指出了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

5、教学氛围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为此,教师要努力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平时可以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觉。也要在课上多关注学生,给予一个肯定的手势或点一下头,微笑一下,给学生用于回答问题的信心。总之,教师要利用言语及行为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距离近了,学生的心理也安全了,这就是学生思维更加活跃了,并且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放心大胆地去问。  其次,利用恰当巧妙的评价语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敢问想问。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

6、促进者,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与鼓励,尤其是学困生。有了这样适宜的环境,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另外教师要利用恰当巧妙地评价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使学生敢问。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来实现的。一位优秀的教师评语一定是具有导向性和激励作用

7、的,这让学生敢动、敢说、敢问,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获得更多实效。因此,只要学生的提问有一点道理,就要给与肯定。台湾师范大学的赵宁博士给我们支了三招,巧妙评价质疑,我用了几次觉得很好。  第一招,有人提问时,他立刻喝彩:“问得好!”或者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  第二招,笑容满面地面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  第三招,清清喉咙说:“由于时间有限,我来总结一下。第一,正如A学生所讲这般这般……第二,正如B学生所讲这般这般……5第三嘛,C学生的话我就不重复了……

8、”我想赵宁博士此举的用意非常清楚,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教师要承认并接纳他们不同的认知特点、思想观点、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不要因为他们不符合自己预先设定的答案或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就轻易否定。而当我们遇到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应用鼓励的口气说:“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