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

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

ID:31228053

大小:10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_第1页
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_第2页
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_第3页
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_第4页
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曲径通幽处柳暗花明时  【中图分类号】G633.3  "不学诗,无以言。"作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文化的典型代表,诗歌在它的发展历程中承载了太多的社会价值意义,也正因如此,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人才选拔考试--高考亦将其收纳其中,并且分值占用亦较大(8分)。然而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却屡屡显出捉襟见肘,疲于应付的狼狈之态,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吸取前辈优秀成果加以整合,并融入自己的教学见解,将诗歌鉴赏题答题策略略作梳理,才疏学陋,姑妄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以待后来者的灼见。  一、考纲解读  最新出版的《2010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纲要:语文》中对诗歌鉴赏题考核范围

2、做了如下要求:  1、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由此可推导住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两大命题角度:  命题角度一: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  命题角度二:理解、赏析诗歌语言。  (一)炼字型  (二)语言风格型  命题角度三:分析、鉴赏诗歌的创作技巧。6  命题角度四:理解、分析整首诗的情感。  明确命题角度,复习时便可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但在进入正式的诗歌鉴赏答题之前,诗歌鉴赏题里的某些隐含信息必不可忽视。  二、隐含信息  1、题下注释。近年来,随着高考试题的逐步推进,诗歌鉴赏题中所出名家作品

3、愈来愈少,所选作家出现了"非主流"的倾向,对大多数同学来说,所选诗歌的作者大多是"闻所未闻",故此,一般出题人都会在书下注释中简略介绍作者生活年代及简要人生经历,千万不要忽视了此处细节中隐含的信息,往往文章的主旨就深蕴于此。以2010年高考全国1卷《咏素蝶诗》为例。试题下方有这样一条注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思想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联系此人生经历,未读全诗,我们便可大致推断出诗中必蕴含着怀才不遇、期盼得遇明主之意。  2、诗歌题目及文中意象。题为文之眼,题目往往揭示了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4、,进而可以推断出作者在诗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意象即蕴含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许多意象已经拥有了约定俗成的既有含义,如以梧桐遇秋先陨的特性使其化为象征孤独失意者的意象;以蝉的栖高饮露的特性使其化为象征志行坚贞的高洁之士的意象等等,意象是题目抒发情感的佐证,也是全文感情抒发的直接载体。题目、意象二者相结合,方可全面透彻理解诗歌的深蕴。以2010年高考江西卷所选之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为例: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6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诗歌题目为《送人归京师》,一个"归"字,暗示友人所去的京师,不仅是

5、其故乡,也是作者的家园所在,友人能归而自己归不得,所以可以想见,文中必蕴含着一份浓烈的故园之思。再看诗歌本文,我们发现了这样几个意象:子规,日落,故园,兵马。子规(杜宇,杜鹃,布谷)源自望帝杜宇的传说,因其叫声凄厉。悲凉凄清,故被赋予为忧愁幽思的代言形象。日落(落日,夕阳,斜阳)因其冉冉下落的场景充满凄凉失落之感,故多被古代文人用于表现游子思妇的苍茫沉郁之情。这两个形象总体来说都是在表现一种"愁思",那么愁源自何处呢?接下来的两个意象就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故园,兵马。作者一愁家园难归,二愁家园之所以难归的根源--兵灾,故此,本文抒发的感情即是:伤离感乱

6、,其中还暗含着对动荡现实的不满。题目暗有所指,意象又呼应、补充了题目。  三、答题策略  语文学科表面看来杂乱无章,实则耐心总结,答题时亦有规律可循,正所谓曲径亦可通幽,试在前辈经验上略加整理:  命题角度一:理解、赏析诗歌的内容。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6  答题步骤:①描绘画面: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

7、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氛围: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命题角度二:理解、赏析诗歌语言  (一)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

8、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久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