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ID:31228592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7

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_第1页
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_第2页
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_第3页
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_第4页
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现代心理学是一个有着一定规模、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深远影响的学科。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入手,深入剖析了现代心理学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之间的关系,并从心理学视角归纳了、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有效策略。  现代心理学高校思想教育管理  一、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未成熟性  当代大学生虽然在身高、体重、内脏系统、大脑等生理素质方面发展成熟,但是其心理发展却还表现出不成熟性。因其不了解中国国情,未能充分把握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所以,当代大学生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  2.片面性  当代大学

2、生要求独立自主,勇于接受挑战,对未来充满期待,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良好,但是其情感、态度、价值观却并没有同步发展起来,所以,当代大学生存在智力发展与其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造成了其心理发展的片面性。  3.不稳定性6  处在17~23岁之间的大学生在对待许多社会问题上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并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然而,因其大多是独生子女,且缺乏挫折教育,所以,他们在情绪、人格等方面还表现出不稳定的特质,会经常性地出现情绪波动、健全人格缺失等现象。  二、现代心理学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1.现代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科。一般情况下,

3、我们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个方面来研究人类的心理。现代心理学经历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流派发展,逐步建立起研究人类认识、情感、意志、能力、需要、动机等内容的心理学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心理学应运而生,教育中的心理学应用不断深入,为我们进行教育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指社会及社会群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的社会化活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学习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法制与道德,有利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

4、思想政治管理水平,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是能力培养、心理发展的统一体,一方面,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现状进行合理调试,强化教育的导向、激励、评价功能;另一方面,又通过教育管理提升教育发展,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综合考虑教育管理,教育与管理有机统一的良好态势。  3.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关系6  现代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心理学中的许多学习心理、发展心理本身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范畴。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表示,刺激-反应-强化是进行成功

5、教育与学习的程序,只有在教育中不断给学生提供刺激,使其行为正常反应出来,并且定期强化。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成败就在于教育者是否充分地利用了刺激-反应-强化的手段。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目的是现代心理学的狭义范畴,即努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使其得到健康发展。  三、现代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策略  1.促进大学生积极认知  (1)积极进行自我认识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诸多不良心理都或多或少地源于认知。现代心理学主张从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出发,充分而全面地认识到人的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差异性,促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

6、。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调动其积极因素,使其看到自身潜能与美德,培养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能。  (2)形成高度的自尊感  自尊源于大学生对自我的主观评价。只有对自己的学业、道德、为人处事进行正确的评价才可能形成高度的自尊感,否则就会出现由成绩下滑、应变能力下降、人际关系不稳定等心理问题导致的挫败感。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开设一定数量的课程,满足学生需要,使其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提高其自尊心、自信心。6  (3)增强自我效能感  社会心理学家、后行为主义者班杜拉从强化出发,区分了外在强化、自我强化、替代性强化,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自

7、己对完成或组织某一特殊任务的主观评价,并且认为学习是由社会模仿、替代性强化、榜样示范形成的。在此基础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应该考虑在学校树立典型、模范、代表以供大学生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积极的情绪体验  不良情绪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从而影响心理健康,而积极地情绪体验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愉悦感、成功感和满足感,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时应充分刺激、调动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