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 1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ID:31229904

大小:27.29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1-07

高中语文 1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高中语文 1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高中语文 1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高中语文 1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高中语文 1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沁园春 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一)词:1.别称:“乐府”、“长短句”或“诗余”。如《稼轩长短句》《东坡乐府》。2、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文体知识学习目标分清意象与意境的区别与关联学习炼字艺术和借景抒情手法了解毛泽东的远大志向、豪迈气概与革命精神,进而树立我们自己的远大志向。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注意这些音:(1)沁园春(qìn)(2)峥嵘岁月(zhēngróng)(3)百舸争流(gě)(4)怅寥廓(liáo)(kuò)(5)挥斥方遒(qiú)(6)浪遏飞舟(è)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2、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现代诗歌百花园中的奇葩。他的诗词大量运用夸张的手法,大胆的想象,充满浪漫的气氛,比较豪放,气势磅礴。写作背景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革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毛泽东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在广州正式成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革命由谁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陈独秀看不到革命力量,想把革命的领导权交给资产阶级。这年秋天,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试读课文欣赏朗读视频,整体感知1、本

3、词分()阙(片)。2、在内容上,上阙侧重写(),下阙侧重()。上下两景叙事抒情整体感知: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上片:作者独立橘子洲头所看到的壮美景色。下片:作者由眼前之景引发回忆,抒发了内心的豪情壮志。1、在上片中作者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有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2、上片作者在描绘景物中,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并做简要分析。(数词、形容词、动词)3、上片最后诗人为什么会“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4、在下片中你认为作者拥有怎样的志向?1、在上片中作者写了哪些意象?了一幅什么画面,有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

4、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山、林、江、舸、鹰、鱼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鱼翔浅底1、在上片中作者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有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上片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寒秋图,作者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而流,奔腾向前,连绵不断的群山,一片火红,极为壮丽,江水透澈,百舸争相竞渡,谁也不甘落后,仰望雄鹰划破长空,展翅高飞,俯视群鱼翱翔海底,轻快畅游,画面极为恢宏壮美、热烈喜人、有气势。作者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意境型:翻译+分析(手法、效果)+概括(画面总特点)+情感生机勃勃绚丽多

5、彩之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山之多;遍:红之广尽:染之透漫:水之盛;透:水之清争: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飞之矫健有力;翔:游之轻快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2、上片作者在描绘景物中,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词,并做简要分析。能否把“鹰击长空”换成“鹰飞长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替换成“都”好不好?不能。“击”有搏击之意,雄鹰振翅拍打,冲击飞向长空,体现出雄鹰飞翔时身姿矫健有力,而“飞”只是说明飞翔的状态,没有这一效果,用“击”更有气势,更符合诗人心中慷慨激扬的情感,故用“击”更恰当。不好。“竞”有“竞相、竞争

6、”之意,在这里是“世间万物都在竞相追求或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之意,而“都”没有“竞”所表达出的那种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也不能给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所以用“竞”更符合当时诗人心中豪情壮志、气势恢宏的情感。炼字型:字义+翻译+分析效果+情感3、诗人为什么要“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提示:由自然万物的竞争联想到人类社会的竞争。齐读上片第一层(前三句)第二层(“看”领起的内容)第三层(怅……沉浮)上片叙述语气,平和舒缓语速渐快,情绪饱满,有热情沉郁,疑问,语速较慢小结上阙内容:上阙主要写景,写眼前之景。描绘了绚丽的生机勃勃的湘江深秋景色,突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精神,然后自然地提出苍茫大地应该

7、由谁来主宰的问题。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朗诵下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蔡和森毛泽东何叔衡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试分析“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词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鉴赏下阕过渡作用,词中上片写故地重游时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以前同学携手相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峥嵘岁月”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使上下片内容的衔接自然、巧妙。峥嵘岁月19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