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

ID:31246453

大小:73.8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7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_第1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_第2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_第3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_第4页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彖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冇。这是一门介于教冇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含学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冇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木以教冇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

2、.发展时期(20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1)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牛、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14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年龄特征2.定向性与顺序性:身体头尾律,动作:头尾律,近远律,大小律思维:感知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3.不平衡性:新牛儿期(岀牛笫一年)和青春期

3、(13、14岁-15、16岁)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高速发展期4.差异性(2)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儿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演变,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思维的萌芽特1.感觉和动作分化2.循坏反应:扔东西、捉迷藏;3.后期思维开始萌芽;4.客体永久性:1岁半左右形成。即当物

4、体从婴儿的视野中消失时,她(他)知道这不表明该物体不存在了,而表明该物体被藏在了某个地方。(二)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或形象思维特点: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二座山实验):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岀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4.以表象思维为上。(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初步的逻辑思维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己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特点:1.多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获得了竝)3.去白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5.群集运算:序列、分类。(四形式算阶段(1115岁)抽彖逻辑

5、思维。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1•命题Z间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3)认知发展阶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皮亚杰所揭示的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是普遍存在的,思维发展的顺序是不可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个体身上或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不存在阶段的特殊性。⑷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乂能促使他们向更高

6、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2.教学促进7牛的认知发展: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不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5)关于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6)支架式教学:通过支架的帮助,管理学习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儿童,直至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策略是指“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策略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1

7、.搭脚于•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6)人格的发展:人格乂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也就是说,人格主要是指与他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7)人格发展的阶段: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口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这个理论又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1.婴儿期(0〜1.5岁)-基木的信任感VS某木不信任感;发展任务: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8、和安全感。满足孩子的生理,情感需要,建立良好的亲了关系。2.儿童期(2〜3岁)-自主感VS羞耻感与怀疑;特点:依赖性开始减轻,喜欢显示口己的能力。发展任务:培养口主性。鼓励孩子按照口己的方式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