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ID:31247157

大小:57.3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7

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_第1页
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_第2页
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_第3页
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_第4页
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管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摘要: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促进国内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国内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起到辅助作用。本文说明了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简要分析了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阐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教育管理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运用了教育传播理论。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教育传播理论;国际交流与合作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内高校为了提升办学水平,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寻求更好的教育管理方法。目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深入民众的心,如何将教育推向国际,成为高校打开校门,开放教学的当务之急。世界各

2、国普遍认识到,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成为高等学校发展的支撑因素[1]。如何充分的应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缩短差距,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高校关注的重点。一、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及教育传播理论1.1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是在与客体互相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主体间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的关系。主体间性坚主体间关系的规定,是指主体之间在语言和行动上互相平等、互相理解和融合、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交往特点和关系[2]。在教育管理中主体性是指教育

3、管理者,对于管理者的客体则成了被管理者-学生。学生必须服从管理,在管理上不存在主动权。教育管理中的主体间性是对主体-客体关系的创新,传统的被管理者得到与管理者同样的权利,能够对管理进行质疑和创新。在这种全新的关系下,管理者作为教育主体,要充分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1.2教育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是美国政治学家H.拉斯韦尔提出的,经过创新,最终形成七要素模型,即教学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对象、教学效果、教学目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理论中,教育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都得到完善的表达。二、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国际

4、交流与合作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增设国际教育课程、向国外选派大量留学生、培养既理解本国文化,又了解外国文化的国际型人才,深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国际化办学,不仅极大地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更为学校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良好声誉[3]。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主体可以是教师或学生。而主体间性则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教育传播理论的七大要素分别进行了叠加,每个要素都得到了优化,为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应用和发展空间,对于培养优秀的国际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三、高等

5、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存在的问题3.1我国高校主体水平问题主体性在高校管理中,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一环。我国高校主要面对的是中国学生,留学生比例和外籍教师比例与发达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相比是很低的。而语言的障碍限制了很多国外人才和一些优秀师资到我国高校发展⑷。3.2教育传播理论的各大要素与国际水平距离很大教育传播理论涵盖了高校教育的整个体系。由于我国教育水平与国际一些高水平高校差距差远,无论是教育环境、还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等都被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整体国情所影响,使得更髙水平的国际交流少之又少,目前国际交流仅停留在相同水平或是不如我国高校办

6、法水平基础之上。3.3主体间性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目前,我国高校非常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派了大量的留学生、教师进行国际化交流,同时与引进一批国际型人才。但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主体之间、主体间性之间都没有在交流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提升上给出更好的意见。四、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教育传播理论的提高策略4.1建设国际化教育教师队伍高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支国际型教师队伍,可以对本校优秀教师进行出国学习,也可以引进国际专业人士参与管理,在主体性上打造国际牌。有了专业化、国际化的教师队伍,高校才能够与更

7、高水平的国际高校接轨,进行双向国球交流,提升办学管理水平和知名度。4.2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工具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建议把国际经验纳入学习过程,把最新历史事件引入学术领域,及时向学生介绍与地缘政治相关的知识,也是教师加强课程建设的方式之一[5]。我国高校完全可以借鉴哈佛大学的思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创新,在教学媒体上进行完善,借助国际课程领域开展符合本校发展的新课程,如传统学科领域的课程通过国际比较与借鉴得以延伸和扩大(如国际比较教育)、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职业的课程(如国际商务、管理、会计)、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流与外事技能课程等等

8、,其目的是使课程和教学方法更具国际竞争力,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4.2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主体间性的作用发挥教育对象是教育传播理论的七大要素之一,教育对象同时是教育管理中主体间性中最活跃的主体。在主体间性关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