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

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

ID:31251039

大小:61.3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07

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_第1页
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_第2页
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_第3页
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_第4页
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泥企业的绿色节能减排浅析摘要:随着水泥行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制造垃圾的能力、数量及种类均在快速增长。而处理垃圾的能力却严重滞后。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水泥企业要不断完善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投资,更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胸怀,积极主动的解决垃圾收集、转运等问题。关键词:水泥企业绿色节能减排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水泥业的资源消耗与生态破坏问题尤为突出,水泥工业碳排放量仅次于电力行业,位于全国第二。颗粒物排放占全国颗粒物排放量的20〜30%,二氧化硫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5%〜6%,有些立窑生产中加入萤石以降低烧成热耗

2、,还造成周边地区的氟污染。在如今雾霾横行的社会环境下,"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城市实现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实现低碳转型、绿色节能减排是水泥行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国内外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在国外,早在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开始采用水泥窑处理危险废弃物。以美国为例,已有几十家水泥厂将危险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和燃料,在水泥窑上进行焚烧处置,其替代量一般为20%至60%;在欧洲,个别水泥厂替代率目前已高达80%以上。韩国、巴西、墨西哥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城市垃圾废弃物的比例也相当高。在印度尼西亚、

3、泰国、摩洛哥、巴基斯坦、印度等,也有相当数量处理包括各种危险废弃物在内的水泥厂在运转。据美国和德国环境保护局对水泥回转窑的监测表明,水泥回转窑使用危险废弃物替代原料和燃料,不仅对环境没有危害,而且被列为现有最佳示范技术。在日本,水泥窑目前已经能够处理包括生活污泥在内的多种危险废弃物。在我国,2010年3月安徽海螺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系统,在铜陵海螺公司建成了水泥窑垃圾处理系统一一日处理600吨的示范项目,每年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约20万吨,节约标煤可达1.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万吨。目前,项目各

4、系统运行正常,截至今年6月底,垃圾处理量已达10.3万吨,经检测各项环保指标完全合格。其中,经国家权威机构实地取样、德国欧陆分析实验室检测,二恶英排放指标仅为每立方米0.0376纳克,大大优于欧洲发达国家每立方米0.1纳克的标准要求。该项技术不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特别适用于我国垃圾普遍不分类收集、热值过低的现状;垃圾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还可以替代水泥生产的部分燃料,残渣可以用作水泥配料。相比传统的填埋、堆肥、焚烧等垃圾处理方式,该项技术使垃圾处理做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不但节能减排效果好,而且彻底解决了城市垃圾填埋大量占

5、用土地、污染环境的难题,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今年1月,海螺集团和贵州省贵定县签订了建设水泥窑垃圾处理系统的合作协议,项目建成后可以处理整个黔南州的生活垃圾,将有效解决风景区的垃圾处理和环保难题。1.水泥业产生严重污染源的原因2.1总量需求的结果。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水泥产量24.1亿吨增速为9.6%,12月份全国水泥产量20,529吨,同比增长10.8%,1-12月份水泥产量241,440万吨,同比增长9.6%o2.2执行标准宽松我国现行的许多行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有的还不如许多发

6、展中国家;如水泥行业现行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04)就过于宽松;2.3行业特点我国水泥行业特点是大,占全世界60%的产量,所以排放基数也大。水泥企业数量多,水泥行业的集中度低,行业竞争力较差。跨国公司少,走出去的步伐慢,企业国际化程度低。排放基数大,总量减排压力就大;企业数量多,竞争力差,企业效益就差。这些都给行业节能减排带来不利影响。2.4监管力度不够政府只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没有改变,减排工作责任不落实、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的问题。在“权”与“法”的矛盾中往

7、往“法”不敌“权”;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权衡中,往往取前者而舍后者。其结果,我国环境污染状况是:“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2.5措施和命令没有强制力根据《关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在今年的雾霾事件中北京58家企业停产;41家企业减产实现30%以上的污染减排;强联水泥、平谷水泥二厂全部停产,北京水泥厂停一条线,其它水泥企业也实现了30%以上的减排。这些措施是临时性的,治标不治本;3.国家政策支持及其强制要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2)》。绿皮书认为,实现低碳转型是未来中国实

8、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绿皮书指出,长期以来的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资源与环境压力。据绿皮书介绍,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费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今后必将面临资源能源需求量持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