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05 辨析或修改病句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05 辨析或修改病句

ID:31267780

大小:260.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1-08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05 辨析或修改病句_第1页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05 辨析或修改病句_第2页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05 辨析或修改病句_第3页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05 辨析或修改病句_第4页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05 辨析或修改病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 黄金知识点系列 专题05 辨析或修改病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专题05辨析或修改病句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基础知识:(一)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知识:了解单句的分类,单句的成分,单句的种类;了解复句的定义,复句的类型,多重复句概念及特点。(二)《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的病句,作一分析和归纳,可分为以下三种:语意性病句、语法性病句和逻辑性病句;其中语法性语病包括搭配不

2、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等;二、知识考点(一)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考查对病句的识别、分析和修改,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二)命题的特点:侧重于语法性病句的辨析,《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类病句中,有四类属于语法性病句,这是侧重于语法性病句辨析的命题依据。再从若干年来的试题看,虽然偶或出现语意性病句单独命题的情况,但大多数辨析病句只有一道试题。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试题中的病句,极少是命题者自己编拟的,多来自报刊,也有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三)辨析病句解题技巧以凭借语感和紧缩语句依据事理为主,修改病句则坚持真实性、针对性、经济性原

3、则。三、方法指导:“辨析并修改病句”解题技巧1.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可以考虑语序是否不当。例:在办公室里昨天许多同学都同新来的英语老师热情地打招呼。(应为“许多同学昨天在办公室里都热情地同新来的英语老师打招呼”。)例: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移到“事情”前。)2.句中有“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肯定与否定、正面与反面相叠的词时,要考虑一面或两面是否搭配。例: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有没有”与“关键”不能搭配。)3.句子含有否定词时,要考虑是否

4、误用多重否定。双重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否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的意思。我无时无刻没有不想念她。(删去“没有”。)4.句子以“介词”开头,要考虑句子是否缺主语。例:经过老师的耐心教育,使他深受教育。(删去“经过”,让“老师”作整个句子的主语。)5.句子的谓语是“是”、“成为”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是否一致。谓语是“是”、“成为”等词时,主语和宾语应该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例:他的家乡是四川省资阳市人。(主语“家乡”和宾语中心语“人”

5、意义不一致。)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6.句子中有代词时,可考虑代词是否指代不明。例: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这方面”指代不明。)7.句子谓语是“避免”、“预防”、“防止”、“忌”、“仿造”等词时,可考虑句子是否

6、把意思说反了。例:出发之前,学校领导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删去“不”。)8.句子是复句,看关联词。(1)考虑关联词与主语的位置是否颠倒。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一致,前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后;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前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之前。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2)考虑分句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正确。新闻媒体的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应该是先“增强”后“杜绝”,后面两个分句的顺序颠倒了。)9.句子中有谦辞或敬辞时,要考虑是否用错对象。例

7、:我们将光临你们单位参观。(“光临”指宾客来到)10.句子有数词,要考虑是否前后矛盾或有没有歧义。例: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至少在二百万元以上。(“至少”与“以上”矛盾。)11.句中有多义词时,要考虑是否产生歧义了。例:这次外出比赛,我—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和”可作连词,也可作“介词”,“说服”的对象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老师和你”,有两种理解)12.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可以考虑是否有搭配不当之处。例: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的关注。(“工作”不能和“采用”搭配。)1

8、3.因果关系的复句,考虑是否是强加因果。例:他大学毕业分配到公司,负责销售,所以很卖力。14.语法无误,考虑是否有逻辑错误。例:他一面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