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布线技术中抗干扰设计

PCB布线技术中抗干扰设计

ID:31270411

大小:1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PCB布线技术中抗干扰设计_第1页
PCB布线技术中抗干扰设计_第2页
PCB布线技术中抗干扰设计_第3页
PCB布线技术中抗干扰设计_第4页
PCB布线技术中抗干扰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PCB布线技术中抗干扰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PCB布线技术中的抗干扰设计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PCB的密度越来越高,电子系统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大功率电路的混合使用以及电子设备的工作带宽越来越宽,灵敏度越来越高;并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连接各设备之间的电缆和空间联网也越来越复杂。实践证明,当我们在使用PROTEL软件制板时,尽管制定了相关的设计规则及约束条件。在进行自动布局和自动布线时,仍然出现印刷电路板设计不当,并对系统的可靠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要使电子系统获得最佳性能,在使用PROTEL软件制板时,必须采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并应遵循设计的一般及特殊规则。元器件布线1.尽

2、可能缩短高频元器件之间的连线,设法减少它们的分布参数和相互间的电磁干扰。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应远离。输入输出端用的导线应尽量避免相邻平行,最好加上线间地线,以免发生反馈耦合。如:同相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一靠近(图1),则在它们之间就会产生寄生电容。这样,由于该电容而形成了输出返回到输入的正反馈环路,最终引起振荡。这种振荡与输入信号无关,即使在没有输入时也会发生。图1输入输出端耦合产生的异常现象振荡频率由同相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和寄生电容的大小等因素决定。实际上,大部分为1MHz以上。还有,随着寄生电容的大小变化,不仅仅产生电路的振荡,甚至发生工作不稳

3、定和特性变坏的情况。而在反相放大器中,如图2所示,由于米勒效应引起高频特性变坏。设反相放大器的增益为A,输入输出间的寄生电容为C。由于米勒效应,从输入端可以看成输入与GND之间加入了(A+1)C的电容。如果信号源电阻Rg非常低,则是可以的。然而,如果Rg很高,则该Rg与米勒电容(A+1)C就会形成LPF(低通滤波器),使得高频特性下降。因此,无论是正相放大器还是反相放大器,其输入输出端都不允许靠得太近,特别在增益高或在宽带放大器中更要特别注意。不仅对于一级放大器,对于多级放大器也同样要注意这个问题。图2米勒效应引起的高频特性2.某些元器件或导线之间可能有较高的电位差,应加

4、大它们之间的距离,以免放电引起意外短路。带高压的元器件应尽量布置在调试时手不易触及的地方。如同放大器的输入输出那样,不仅对于相同系统的信号线,对于搭载相互独立的信号线也一样,在其电平差大时(30~40dB以上),都不允许靠近。即使仅流过直流电流,在其电压高或电流大时,也不许靠近微小信号线。如图3所示,将两根线靠近看一下。设A线上搭载电源纹波(50Hz)1Vp-p,B线上搭载lmVp-p的微弱的信号,两者电平差有1000倍(60dB)之多。在电源存在纹波的情况下,由于频率低,静电耦合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电磁耦合,A的电源波纹泄漏到B。情况严重者会发生振荡等异常现象。图3电平

5、差大的线在靠近时3.滤波电路中的电解电容器,在电路图中,即使连接是相同的,但布线次序有错误,也不能得到所希望的电源波纹。图4是为便于理解而画出的图。图4滤波电容的布线方法首先来分析图4(a),负载电路的布线是由整流二极管引出来的。滤波电容的布线与负载电路的布线不同,也是从整流二极管引出来的。当进行这样的布线时,负载电流不通过滤波电容,而直接流到负载电路,所以不能获得所希望的电源波纹。负载电流越大、滤波电容的容量越大、由整流二极管到滤波电容的布线越细长时,这种倾向变得越严重。图4(b)该负载电路的布线是由整流二极管引出来、并通过滤波电容来进行的。这样,负载电流一定通过滤波电

6、容流动,也就消除了图4(a)那样的麻烦。如果考虑到电流的流动,上述方法的效果是很明显的。这种方法,不仅对滤波电容,而且对电源旁路电容也一样有效。4.考虑电流环路。简单而言,电流环路其对象范围很广,而且概念也很模糊。但是,其考虑方法却是简单的。在考虑电流的流动时,一定有去路和回 路。由其去路和回路所形成的电流环路的面积要尽可能的小。对于电源线和信号线来讲都是如此,图5(a)是不好的例子,由电流的去路与回路所形成的环路非常大。电源线的环路大,因其波纹等原因有可能对其他电路产生不良的影响。图5缩小电源线的环路现将该环路变小,如图5(b)所示。由于这样做,使环路变小,故而对其他电

7、路的影响也就变小。还有,称两根绞在一起的导线为绞线。即使不弄成绞线,而将两根导线平行地放置也会对缩小电源线环路面积起到有一定的效果。5.电容的一般配置原则1)电源输入端跨接10μF~100μF的电解电容器。如有可能,接100μF以上的更好。2)原则上每个集成电路芯片都应布置一个0.01pF的瓷片电容。如遇印刷板空隙不够,可每(4个~8个)芯片布置一个1pF~10pF的钽电容。3)对于抗噪声能力弱、关断时电源变化大的器件,如RAM、ROM存储器件,应在芯片的电源线和地线之间直接接入退耦电容。4)电容引线不能太长,尤其是高频旁路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