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ID:31270673

大小:11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8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_第1页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_第2页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_第3页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_第4页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研究  [摘要]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高校和个人来共同分担,才能避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问题的出现。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并提出了构建平衡的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机制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  [作者简介]王莉(1975-),女,湖南湘潭人,洛阳理工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教授,硕士,研

2、究方向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育。(河南洛阳471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2013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协同创新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2400410869)和2012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河南省战略性新兴行业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成长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2B45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3-0171-039  当前,结构性失业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核心问题。而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

3、需求,是大学生产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正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的就业能力缺口过大,使大学生就业出现“两难”现象,一方面是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作为高校教师,我们不禁要问: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缺口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是怎么出现的,问题的出现是偶然的吗?就业能力缺口过大是高校的问题,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可不可以找到一个更开阔的思路来看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呢?笔者将从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和个人责任分担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过大  根

4、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人们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太大,其依据主要源于对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的调查。杨河清于2007年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显示,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岗工作的实际知识的应用率不足40%。武汉市人事局2006年调查发现,武汉地区企事业单位在当年有21.3%的岗位未招到合适大学生,有超过五成的企业对前去应聘的大学生不满意。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课题组2008年的调查显示,已毕业工作的大学生对所学

5、知识评价不高,有40.1%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很少部分有用”或“基本无用”9。全球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在2005年10月在一份题为《高素质大学生短缺,将有碍中国经济增长》研究报告中称,尽管中国毕业生人数很多,但只有不到10%的人拥有胜任外企工作的技能,而印度的比例为25%;由于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技能的缺乏,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的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这些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有较高期待,学生对自身所学评价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大学生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现阶段因为就业能力不足造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

6、过大的问题非常突出。  二、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失衡  从被调查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态度来看,较多的人把就业能力不够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学校。诚然,学校的教育与培训肯定有值得深刻反思的地方。但是,如果一谈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就只能想到学校,那么这个想法未免太过简单。实际上,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劳动力市场中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有作为市场供方的大学生自身的问题;有作为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的问题;有作为市场需方(如企业)的问题;还有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如宏观经济形势、政策支持);等等。在此借用湖南师

7、范大学石鸥先生的一个比喻:如果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比作一辆马车,那么,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个人是拉动车子往前奔跑的四匹马,四方共同承载和共同负担。如果任何一方或几方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奔跑中的马车失去平衡甚至发生侧翻,这其实就是我们大学生出现就业能力缺口过大的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大学生自身的责任,也是学校、政府和用人单位的共同责任,现阶段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政府未建立明晰的就业能力国家框架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获得就业和持续发展所需的就业能力在逐年

8、提高,但我国却没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能力国家框架。因此,学校无法找到一个可参照的教学和培训指南,求职者无法进行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人力资源专家也没有一个可以考查应聘者能力的依据,人才市场只扮演了一个“职业中介”的角色,没有很好地履行系统、清晰和完整传达市场需求信息的职能。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