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在胸 运斤成风

成竹在胸 运斤成风

ID:31271075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成竹在胸 运斤成风_第1页
成竹在胸 运斤成风_第2页
成竹在胸 运斤成风_第3页
成竹在胸 运斤成风_第4页
资源描述:

《成竹在胸 运斤成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竹在胸运斤成风  请看下面两道语用题:  1.阅读下面的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不超过25个字。(4分)  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此题属于考纲

2、中的“压缩语段”知识点,涉及能力层级的C(分析综合)和E(表达应用),是一道看似简单容易实则陷阱颇多的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好题。考后梳理学生的答卷恰恰证实了这一点。认真思考,有如下两个现象值得关注,也为以后的考试指引方向:  首先,概括能力不够。此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或非本质的)抽象出来后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日常概念或者科学概念。如果用一个成语来说明,那就是“言简意赅”。它和学习能力的高低密切相关,美国学者认为,学习者只有对经验进行了概括,获得了一般原理,才能实现从一个学习情景到

3、另一个学习情景的迁移,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而知十”4,它是智能的基本功。语文试卷中时时能看到对这一能力的考查,比如诗歌鉴赏中对画面的概括,现代文论述文本阅读中对思路的概括等等。因此,如果只是对原材料的简单复述,就是未能做到概括,属于答案宽泛。比如“使用来路不明盗版软件”。  其次,解题技巧不熟。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这是所有应试的基本要求,但答非所问竟然比比皆是。题干要求是答出“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也就是意味着要从使用者角度指出有什么缺陷,最通俗的答题语言结构应是“缺…

4、…”或“没有……”,而非“有……”、“具备……”,这两种语言表述形式所指向的内容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前者体现的是“缺憾”,后者体现的是“优势”。因此答案的呈现必须是对原材料经过叙述视角转换后得到的,这里隐含着一处陷阱,让相当多的同学掉了进去,比如“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  此题参考答案:缺核心技术(或“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缺防范意识(或“没有正版软件”),缺法律保障(或“没有软件安全审查机制”)。  再看第二题:  2.某班准备举行“祖国在我心中”主题班会,在播放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的相关资料

5、时,将同步配发画外音。请根据下面的材料,设计抒情意味浓郁的画外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个字。(5分)4  李文波,海军某部气象工程师。21岁大学毕业后从军,赴南沙守礁20多年,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使他的身体大不如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替战友顶班。20多年来,为了守礁,他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母亲病逝时也没能在身边尽孝。  此题属于考纲中“正确运用常见修辞”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两个知识点,涉及能力层

6、级的D(鉴赏评价)和E(表达应用),基本没有陷阱,但是学生的答案竟然也是问题多多。  首先,“画外音”知识点有欠缺。“画外音”就是影视、视频中,其声源不在画面内的,即不是由画面中人或物直接发出的声音,通俗点理解就是,它是影片的注释、补充和解说,常见形式有旁白、独白、解说,这就意味着叙述者一定不是第一人称。于是凡是以第一人称口吻答题的,都不属于画外音。这个知识点应该属于生活常识,而非课本涉及的必备知识,就像有一年高考涉及“编者按”一般。这就再一次告诫我们,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  再次,“抒情意味浓郁”表现不够。这

7、一要求意味着主要的表达方式为抒情,但抒情意味浓郁并不仅仅限于抒情,在写作实践中往往兼有记叙、描写等手法,而且记叙不可简单平实,描写不可简略粗糙,同时还可以有联想、想象等艺术手段。只有让所陈述的对象丰满起来,描写的画面立体起来,才会具备感染人的艺术力量,从而最终具有抒情意味。下面两个例子的欠缺就在于叙事普通,描写粗略,抒情意味不够,只可得3分:  ①蓝天碧海之间,李文波就像南海的一块礁石,守在此20多年。他把他的盛年奉献给了南海,却忘了妻子和母亲。②他坚守南沙礁石二十多年如一日,他虽未能及时尽孝,但母亲为他自豪,

8、他是她的儿子,他是南沙的儿子,也是祖国的儿子。4  另外,“运用一种修辞”不到位。凡是高考试卷中直接出现考查修辞的,一般就是指考纲涉及的七种修辞格,对这几种修辞的掌握我们必须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包括辞格名称、辞格形式和辞格作用。有同学选用反问,这是修辞手法选用不当,对辞格的作用没有分辨清楚,反问也叫反诘,这是加强语气增强气势的;也有同学选择了比喻,这是文学意味特别浓的一种修辞格,完全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