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动起来

让他们动起来

ID:3127364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让他们动起来_第1页
让他们动起来_第2页
让他们动起来_第3页
让他们动起来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他们动起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他们动起来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语文阅读课的现状,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生面对经典篇目兴趣不大,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实行“研究性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关键词:动起来;阅读;预设;主体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语文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冠冕堂皇的论调比比皆是,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面对实际现状,我不由得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是真的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去了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否只是把让学生把

2、题目做熟练当做自己的最终目的呢?也许不少老师会否认这一点,可客观实际却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这一  结果。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好些年了,我们应该积极改变这种现状。在这里我想解一下题,“他们”自然是指学生,下面着重地说说“动起来”。我所说的“动起来”绝不是表面的热闹,而是思维的沸腾。下面就“动起来”谈一下我对阅读课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4  我们的读本是很多有经验的专家经过千挑万选精选出来的经典篇目,有很强的可读性和人文性,可为什么学生对其没有兴趣?语文早读课、阅读课甚至只是流于形式。这只能说明教师在指导

3、学生的阅读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  笔者以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即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环节之间的互动,其中作品是联系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一个桥梁,要想这三者真正实现互动,“研究性阅读”势在必行。所以,教师要想真正地在阅读中让学生“动起来”,就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载体、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其强调教学中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

4、知、形成技能;同时它又重视教师的教学指导,尤其当学生面对学科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界定不清的问题时,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步骤、措施。  教师的教学理念应先进,教学设计及课堂调控能力得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注意积累,注意把一些先进的元素引入自己的课堂,以使自己具备很好的驾驭课堂能力。课堂需要教师的预设,但课堂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存在变数,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着不同思想的学生,课堂时刻都有随机不可预设的新东西的

5、生成。  记得我在上孙犁的《荷花淀》这篇文章时,当录音朗诵后,一个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他说:“老师,录音里有个字读错了。”接着读了起来:“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地一摇,小船蹿进了荷花淀。”读罢他订正说:“这里该读一声,录音里却读成四声。”这个问题我始料未及,仔细一看,原来是“蹿”,这个字当然读一声,而以前文中都是“窜”4,读四声。面对这个变化,我首先解释了一下,学生自然紧追着问是什么原因。我因势利导,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学生:“为什么编者要把这个字改了呢?你认为有这个必要吗?”这一问,有如一粒

6、石子投入了静静的池塘,课堂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在讨论,有的在沉思,有的在查字典……我按照事先的分组按组提问,有的说还是“窜”好,因为能表现其快、利索;有的认为改为“蹿”好,他说通过查字典得知“窜”是贬义词,用在荷花淀的妇女身上明显不合适……就这样,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不休,面对此情此景,我在想,是啊,我这节课的预设是被打乱了,可却真正地实现了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动起来”了。在这个“动起来”过程中,学生的质疑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真是一举两得。  

7、仅有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阅读的主体。这就是说,得让学生自己实现真正的互动。如何让学生实现真正的互动,老师的作用同样重要。课堂阅读处于一种群体的交流之中,而这样的一个群体正是我们的学生。只要问题设置好,阅读的切入好,那么学生的阅读情绪会很容易地被最大化地激发,从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阅读期望值,这样就使我们的阅读主体,也就是学生,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从而使他们的阅读思维真正“沸腾”“动起来”4。我认为研究性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切实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以

8、学生的自我感受为重点,重视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以期学生在理解、认同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另一方面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设情境,组织问题,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鉴赏的认知策略和途径,为学生提供阅读的内在支撑条件,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运作状态。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理想阅读教学,语文老师在其中起到的是一个手段的作用,能更高效地促使这种理想阅读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杨邦俊.互动性阅读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