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

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

ID:31275161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_第1页
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_第2页
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_第3页
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_第4页
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要注重三种意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3-0393-01  一、问题意识  作为一种口号,“问题解决”的提出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事情。然而,“问题解决”的思想如何进入教材、进入课堂的问题远未解决,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与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①“问题”的新颖性不强,开放度不够。混淆了“问题”与“习题”、“问题解决”与“解常规题”的区别,把“问题解决”仅仅理解为“习题”的变换和求解。  对于非常规的、能够向学生提出智力挑战的“问题”选用不够大胆。同时,教师也大多缺乏驾

2、驭这类问题的能力;学生则对此类“问题”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清。  需要跨学科知识的“问题”较少。由于教师自身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弱,对于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知识的“问题”心存畏惧,难以发挥数学学科作为基础课程的辐射和聚合功能。  “开放性问题”难得一见。把“问题”错误地定位为“现实背景+数学问题”,那种只给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隐含期间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问题如凤毛麟角。  ②过份关注“问题”5的分析与解决,忽视总是的提出与构造。如果说过去我们只注重问题的“解决”,只看“结果”的话,现在我们对于解决总问题的过程已经给予了相当的重视,

3、但仅限于此仍是远远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的,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恐怕需要对问题的提出与构造倾注更多的热情。只有全面关注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全过程,问题的价值才可能得到全面开发。  ③几乎还没有人把“问题情境”的创设直接指向数学基本原理,指向数学中那些最原始的问题。  任何学科的发展,其动力均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关注那些数学上最原始的问题,还原其思维的真实(而非历史的真实),让学生从数学思想中汲取精神的动力。同时,通过对数学原始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原始创新”的意识

4、和能力。  二、应用意识  数学需要生活。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社会的需要,事实上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甚至更长年限的义务教育的普及,随着受教育者数量的急增,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日益扩大,而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对学生的人为的层次划分至少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变得不合时宜。《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免收学费,就近入学”。原国家教委《关于规范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的若干原则意见》中还强调:“对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同一班集体中过大的差异和过多的人数使得班级内部的层次划分不具有技术的可行

5、性。5  什么样的义务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在保证每个学生获得起码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获得可能的充分发展。事实却是:不少教师为教知识而教知识,走着一条以“面向大多数”代替“面向全体学生”甚而以“面向中下水平”来代替“面向大多数”的道路。走着一条极其错误的“损有余,补不足”或者说是“杀富济贫”的道路,造成了极大的“高智力资源”的浪费,“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样的教学起点越低,我们对于国家、民族、历史所犯下的罪过就越大。  数学教学应当提倡“为应用而教”。这不是实用主义,而是面对水平悬殊的学生找到的一个教

6、与学的平衡点,这可以使得我们即使是数学最差的学生也能理解数学中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而优生则在应用中不断地加深着这种理解,并由此产生不竭的兴趣,把有限的课堂引向无限的生活,把有限的教学引向无限的探索。  三、主体意识  在时下的教育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成了主流,然而这种观点面临着一个哲学的困惑:教学活动的“客体”是什么?“教”与“学”是否还是一对可以互动的矛盾?笔者倡导一种“双主体”的教学观。  这也是已故的曹才翰先生所倡导的观点: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那么,自然有人要问:“教”和“学”5的客体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作为

7、对立面的学生和教师吗?事实上,在教师、学生、课程三者之间,任意两者都是矛盾互动的关系,同时,任意二者的相互作用都同时借助于第三者。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在互为客体、相互作用的同时还借助于课程作用于对方,它们之间不是线性的或二维的对立关系,二者之间有着更为复杂的关系。  没有教师的主体意识,“教”的活动不可能产生持续的动力;没有教师不竭的创造力的焕发,教学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门艺术。一切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技巧,只有当老师的主体意识得以觉醒、主体地位得到尊重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有效的运用,才能实现优化。  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老师要像

8、过去那样在教学过程中主宰一切,但必须指出的是:把课程完全交给老师不好,课堂完全由学生主宰也不见得就好。过去,我们的教学相当程度上忽视甚至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