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ID:31275973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_第1页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_第2页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_第3页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_第4页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范着高中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要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进行设计,作文教学也不例外。高中作文教学的关键是把握新课标理念,弄清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教师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整体性的观念,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人格构建、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观及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作文教学活动与学生个体、社会生活充分结合,摆脱矫情、空洞和俗套的弊病,在唯人、唯文、唯情的作文中,让学生有真情想抒,有真情要抒,有成功体验,发挥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作用。在实践中,笔者认为

2、新课标理念下的作文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自由作文与统一作文相结合  很多教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虽然考试作文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我们必须弄清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考试作文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看结果,平时作文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

3、的。如果我们联系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不难发现,高考作文都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自由和写作空间。5  当然,学生作文的自由,不是对学生的作文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努力给他们写作的自由空间和选择的自由,更多的时候是提供一个写作的情景或话题。因为既然学生作文是其创作的艺术品,那么就必然允许作品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实际上,自由作文更受学生欢迎,习作的质量也相对比较高,从教的角度看,得到的信息反馈量更大,发现的问题也更多更真实。  二、充分阅读、简单笔记  写作不仅要有好的材料,还要有好的表述方式。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

4、,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方式。学生读书的特点往往是看的时候兴致高,捕捉信息的能力却很弱。当时记得快,转眼也忘得快。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尤为重要。当然,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读书笔记的要求不能太高,但选择什么书来读,该记录哪些内容,怎样归类,这些就需要教师细致地指导。  一般来说,读书笔记的内容可归为这样几类:1.词汇积累。如美不胜收、景色迷人、风景如画等,如果能摘抄相应的段落或背诵相应的文章则更好。2.事物积累。如描写植物的放在一类,描写人物的放在一类。3.

5、名言警句。4.诗歌摘抄。5.常识积累。这一项主要通过读报或听新闻来做记录。比如2007年、2008年所报道的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2008年的中国奥运、“神七”5升天,以及汶川震灾、不合格奶粉事件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积累的素材,写作时适当联系引用,不仅可以丰富行文,还可以增强作文的新颖性、可读性。读书笔记的内容多了,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文时就可以快捷有效地运用。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  采用灵活多样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拘泥于“教师布置,学生写”的简单模式,为学生打开多扇生活之窗,让学生面对多姿多彩的生活,让他们在丰富的

6、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和思想。鼓励他们与生活碰撞,对生活有独立的审美情趣。作为关注学生的教师,就应紧扣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以及审美创造力。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表达、交流,让学生在互助学习中充分享受做学习主人的乐趣,也给他们在交流争鸣中充分的语言表达及思想碰撞的空间。  语文教师还应该增加训练形式,如每周一次演讲,指导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生活内容,用自己最擅长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最想说的观点或自己最美好的情感。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学生就能写出惊人之语,学

7、生的创作源泉就不会枯竭。教师引导学生走出狭隘的写作空间,关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创作出出乎意料的佳作。  四、与经典为伍,掘进作文的深度  生活能解决“写什么”5的问题。与虚情假意、空洞无物相比,真情实感自然是优秀作文的基础。但并非情感真、感想实的作文就一定能得高分。因为真情实感也有高下之分。有些情感思想真则真矣,或流于低俗,或失于偏激,跟有深度、有品位、有思辨性的真情流露就有天壤之别。我们要求学生表现的真情实感,要能超越平庸,摆脱童稚,要能体现学生十几年来,在学习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人文情怀,要能展现出学生对

8、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但是,学生生活阅历的欠缺,往往导致他们对生活的感悟流于肤浅。如何弥补这种缺陷?大量的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填补生活的空白,增加人生的经验,是一种提高学生思想深度的有效途径。读过周国平、钱钟书等人文章的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感受:读书能加速人的成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