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ID:31279219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1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2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3页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革课堂教学,这就要大力改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单一模式──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问题教学法就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着力点,以问题为主线组织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提问,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它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彰显。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创设活泼的学习氛围。课前提问促使学生预习课文,

2、熟悉课文,了解课文;讲解提问指导学生弄懂课文的意思,挖掘课文含义;课后提问能加深学生对所学材料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其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适时于无疑处生疑,挑起矛盾,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会觉得语文课淡乎寡味,没有收获,而“问题”则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教《“友邦惊诧”论》一文,讲开头一段时,为启发学生掌握遣词造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开头为摆学生请愿的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略有知识”

3、4行不行?2.在揭露反动政府刽子手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什么要加上关于读书的议论?是不是偏离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思维的严格训练。  “问题”能确立目标,限定方向,能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使主导作用能够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发挥出来。为了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增加其目标性,教师必须围绕课文内容精心设计适当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凝聚着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它能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从而活泼有序地进行学习活

4、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讲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时,就可这样问: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在学习环境、教课先生、学习的内容上各有什么不同?作者向往的是哪种儿童教育?这样提问,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积极寻找答案。  “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思考、品位、感悟,自然而然地成了阅读活动的主人。“问题”使学生的“读”落到了实处,避免了机械的、无目标的读,使学生对课外的“悟”有了“抓手”。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问题”的提出、思考、讨论、解决的过程中,其成功的愉悦感随之产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

5、以提高。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出的时机,若提问的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道:“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孟里了。钵孟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如果在分析课文时提出:“雷峰塔是‘镇压的塔’有什么含义?”4学生不可能准确的回答,因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主要教学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在课文分析完后,再提出这一问题,就可以回答得准确深刻。“问题”能反馈信息形成评价,具有检测

6、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考察阅读教学的目标能否实现,教学的速度和进展方面是否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和能力,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补充和指导。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出恰当的问题呢?陶行知曾这样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看来,问题的设计要在“巧”字上下功夫,而要“巧”就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问题设计要注重量力性,启发性和趣味性。问题设计要注重量力性。首先,难度要

7、适度,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度适中的问题。其次,提问要适时,提出的时机要恰当。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即达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达其辞”的最佳时期。最后要适量,问题设计要精简数量,直入重点,力求提问少而精,力戒“平庸繁琐”4满堂问。问题的启发性,即指提问设计时,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是,一要创设情景;二是揭示矛盾,引起思索;三是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

8、结果的问题,进行思维的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指问题设计是要富有趣味、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在思索答案时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  第二,问题设计要注意整体性。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整体性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对局部和全文的深入理解。  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