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ID:31280569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_第1页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_第2页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_第3页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_第4页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及意义,然后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课堂分层以及教学评价分层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性运用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分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24-01  一、分层教学理论基础及意义  我国古代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原苏联教育学家维

2、果茨基也曾经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两种发展水平,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叫作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这两种水平的差异性出发,将最近发展区往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转化,并不断地将最近发展区向更好的水平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些理论都成为目前分层教学理论的基础依据。5  在上述理论背景和现代教育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分层教学理论欲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之下,促使不同的学生能够在现有水平基础之上得到最高水平的发展。分层教学方法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征(比如智力和非智力等方面的因素)进行清晰分层,结合具体的教学

3、内容和学生的层次确定对应的教学目标,运用合理的组织教学方法、表现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现有水平之上达到最佳发展效果。利用分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有自由发展和学习的锻炼机会,有利于民主、科学、和谐教学氛围的形成。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学校和家庭背景的限制,使得不同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起点不同、知识掌握水平差距大”等现象层出不穷,这就给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障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这方面的困难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4、,如何在同一堂课程中让不同背景和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所有学生的消息效果等,是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和解决的难题。分层教学理论强调教师适应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质,不能在牺牲一些学生发展的基础之上得到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需充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性方面的教育资源。分层教学理论重在正视学生差异基础之上进行分层教学。  1.对学生进行分层5  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背景了解和分层,从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水平、基础知识情况以及情感态度等几个维度将学生分为如下三个层次:A层,即基础知识好,

5、接受理解能力强,能够熟练掌握WPS、WINDOWS等软件多方面功能的操作等;B层,即学习态度端正,基础知识一般,能够较好的掌握WINDOWS等软件简单功能操作;C层,即学习态度一般,学习能力较差,仅仅了解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甚至没有接触过网络知识。根据上述三个层次的学生分类,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机房位置安排,同时说明位置安排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情境来设计的,且这种设计也是动态的。如此设计,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便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从而有效激发不同水平学生的灵动性和积极性[1]。  2.教学目标方面的分层  教学目标分

6、层即根据不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进而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据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层次分为如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A层的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让这个层级的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知识,可以相应设计更高技术水平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自由探讨和自主学习;B层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进行小幅度拓展,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实现学生的驱动式成长,并提供一定的教学提示;C层的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简单的模仿,让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7、基本信息技术的模仿运用。  3.课堂教学的分层5  课堂教学分层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差异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基本的教学活动要求是实现教学的动静结合和分合有序,鼓励学生全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具体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以及分类实践练习来实现。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准备不同水平的练习。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学习,在课堂座位上合理分配座位,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教学氛围[2]。  4.教学评价的分层  高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

8、性课程,对教学效果的评价需要设计一个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