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关爱,叩响学生的心门

真情关爱,叩响学生的心门

ID:31281467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真情关爱,叩响学生的心门_第1页
真情关爱,叩响学生的心门_第2页
真情关爱,叩响学生的心门_第3页
真情关爱,叩响学生的心门_第4页
资源描述:

《真情关爱,叩响学生的心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真情关爱,叩响学生的心门  近几年由于教师管教学生方法不当导致学生身心受害的事件屡见报端,多数事件都源于学生在学习和行为规范上的差错。很多涉案教师在事发后面对媒体说得最多的两个词就是“一时冲动”和“很后悔”,但说再多的话也改变不了让人痛惜心酸的结局,这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带的第一届学生。  当时班上有一个男生徐某最让我头疼。从军训开始我就领教了他的嚣张跋扈,他让舍友帮他值日、解决他的剩饭剩菜,因琐事对女生大打出手,在别人休息时故意说话、唱歌。得知这一切后,我本想狠狠教训他一顿,但又考虑到此举可能会使他产生抵触情绪,于是我和他温言细语地谈了一次,还让他担任副

2、队长管理班上的男生,借此自律。谁知他利用“职权”欺压同学,导致全体男生联名向我“上书”告状,我没想到他这么“冥顽不灵”,一气之下将他臭骂了一顿,把他的副队长职务也撤了。回校后他依然我行我素,不穿校服,经常迟到,打架滋事,甚至发展到在课堂上和教师顶嘴并摔门而出。对于他,我可是绞尽脑汁,什么招都使了:或安慰、或鼓励、或说理、或批评、或激将、或理解、或罚站、或请家长、或假装放任自流……可是成效依然都不大,最好的时候他也就是坚持三天不犯错。在升入初三不久,他终于转学了。我松了一口气,心里有如释重负般的轻松,可之后又听说他被那个学校开除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有说不出

3、的一种感受:痛快?震惊?还是后悔?4  教育徐某的失败一直困扰着我,仔细想想,他身上是有一些坏习惯,这与他父母离异、缺少家庭关爱有很大关系。我对他也做到了一定程度的鼓励、信任、理解、赏识,但这主要源于对自己的业绩考虑;而短暂的赏识教育及其失败后的怒骂、惩罚甚至责打,未尝不是为将徐某推向歧途加了一把力。  我静心反思了这十几年我的带班经历尤其是教育徐某的点点滴滴,发现或许是我的急功近利,培养出了一批批“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学生,成绩单上的数字虽耀眼却冰冷。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在“一

4、切向分数看”“分数决定一切”的“唯分论”影响下,德育浸润的漫漫长路不禁让肩负“教书育人”职责的教师逐渐将重心偏移到了“教书”上,在管理学生时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迅速提高其成绩。为了成绩我们用各种手段逼迫后进生学习而非努力搭建师生间的心灵桥梁,我们甚至可以对学习优等生身上的各种毛病视而不见。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让学生的成绩为自己的业绩添砖加瓦,试问这种功利性的对学生的关注能算得上是对学生的真正关爱吗?当每学期期末的绩效考核因为学生成绩受到影响时,我们做得更多的并非是反思、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是迁怒于人,以批评、惩罚甚至冷暴力的方式对这些学习后进生发泄自

5、己的愤怒。  关爱学生是每一位从业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不管我们的教龄长短,不论我们的水平高低,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都应该是每个教师谨守的一个师德准则。4  首先,关爱学生应该对学生亲切一些、和善一些,“猫鼠式”的师生关系早该改善,“给好心不要给好脸”的前辈箴言早该抛弃。课堂内外一成不变的冷面孔、一味的严厉苛刻只会拒学生于千里之外;一个微笑、一句笑话,往往能在师生间连接起一根情感纽带,方便沟通与交流。  其次,关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教师渴望重塑“师道尊严”,却忘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虽然没有成人,但也具有人的情感、思维,在人格上与成人完全平等。当学生

6、犯了错误时,劈头盖脸的训斥或羞辱嘲笑可能会对其他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但给犯错学生的心灵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心门可能从此就封闭了。如果我们能对学生多一点儿尊重与理解,学生收获的可能就是一份自尊和自信。  我相信任何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都做到了谆谆劝诫,没有一个教师会在学生犯第一个错误时就勃然大怒,不给学生改正的机会,可如果你的谆谆告诫换来的是屡教不改,你还有多少耐心再去“对牛弹琴”?起初的“热爱学生”的誓言也就在一个个不理想的分数中、一次次小错中烟消云散了。学生毕竟是孩子,很多道理他们明白,但是行为上就是管不住自己。所以,教师关爱学生还要做到宽容

7、、耐心。人无完人,更别说是学生,他们一次次的犯错有时并非故意为之。真正的关爱就是善于宽容学生的缺点,克服偏见,平等地对待学生,不以惩罚为手段遏止学生出错。4  从一届届带班经历中我领会到教育学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教育应该是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我们教师绝对不能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只抓成绩,忽略德育,漠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如果教师能真诚地叩响学生的心门,和学生用心交流、平等相处,学生绝对能真实地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教育的效果也就如我们所愿了。  (责任编辑黄晓)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