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ID:31296081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1页
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2页
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3页
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特教学校加强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聋生由于生理上丧失听觉,加之来自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不当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聋生存在自我认同感差、自我控制能力低、情绪困扰等不良心理。经过多年对聋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尝试和实践探索,在剖析聋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基础上,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施教措施,获得了聋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取得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特殊教育;聋生;心理健康;心理教育  一、聋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原因  1.心理问题的根源是生理缺陷  听力的丧失使聋人利用听觉交往的渠道受阻,限制了其对外界的感知范围和质量,从而使其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2、缺乏完整性。生理缺陷导致聋生语言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由于缺乏有效的交流手段,聋生在认知能力、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很多聋生不能与人正常沟通,自觉低人一等、矮人一截,避免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闭、自卑、自弃的不健康心理。有时面对来自外界的伤害,由于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能理智地分析和思考问题,在某些条件下便采取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呈现为脾气暴躁,动辄发怒,甚至挑衅攻击他人等特征。  2.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根源4  个别聋哑儿童的父母本身也是残疾人,部分孩子是单亲家庭或者是孤儿,有些家庭的父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这些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存在,

3、致使聋哑儿童与人难以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有的家长很少顾及孩子的内心世界,过多地溺爱孩子和过分地保护孩子,事事都经家长大包大揽,严重地剥夺了孩子在成长中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简单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摧残了聋哑儿童的心理,给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累累伤痕。这些现象会对听觉障碍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并且走向学校教育的对立面。  3.学校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环节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特别是特殊教育的发展更加滞后,各地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心理教育师资队伍还很匮乏,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处于

4、研究和探索阶段等等,这些主客观因素严重制约着聋哑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当前特教学校教育管理中,从确保听障学生的安全出发,制定了较严格的封闭或半封闭管理制度,从时空上限制了聋哑学生的社会交往。这无疑让学生置身于一个与外界“绝缘”的环境里,把学生的交往空间局限于校园,交往时间局限于有限的作息时间,交往对象局限于一群聋人,这就限制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往往造成聋哑学生退缩、怯懦等不良心态。  ⒋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4  社会生活环境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在我国,社会对残疾人还缺乏必要的认同,人们对残

5、疾人的关爱和帮助不够。聋人自身生理、心理和行为表现的独特性,以及聋人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社会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与众不同。他们的心理敏感度更强,更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各方面的伤害。面对伤害,一部分学生表现为自卑、胆怯,另一部分学生则选择对抗情绪,而这两种情绪都不利于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学校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培训班等形式,纠正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通过让家长看一些特殊教育方面的刊物,向家长掌握一些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通过让家长观看一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的故事等,让家长消除“残疾孩子无用论”的思想。  2.营造良好的学

6、校心理教育氛围  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听障少年由于交往少,一方面渴望交往,另一方面又不懂如何交往。通过组织开展各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创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班队会、专题讲座等活动,引导听障少年掌握在各种场合中的交往知识、礼仪、技巧,学会了解他人,让他人了解自己,让他们不再封闭自己,去合常人之群,真诚待人。  3.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4  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培养听障少年的健康心理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通过政府、机关、团体、媒体等加强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来了解他们,他们虽然身残,但他们同样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以此来消除社会偏

7、见。号召社会各界要大力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和健全人在就业方面享有同工同酬,这样才能避免对残疾人心理上产生的刺激。  总之,聋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家长和老师,必须充分认识聋生所面临的困难,高度重视他们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把与聋生的沟通障碍最小化。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加强施教,以聋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法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培养他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