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有羞耻感

孩子也有羞耻感

ID:31307154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孩子也有羞耻感_第1页
孩子也有羞耻感_第2页
孩子也有羞耻感_第3页
孩子也有羞耻感_第4页
资源描述:

《孩子也有羞耻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孩子也有羞耻感  咨询个案:  一天,7岁女孩小燕由她妈妈带进了咨询室。小燕的头压得低低的,正眼都没敢瞧我。原来,小燕在学校里有时会拿同学的橡皮、零钱等,被老师发现后,在思想品德课上训了一顿。不仅如此,老师还叫来了小燕妈妈。小燕妈妈紧蹙双眉,说这孩子并不是第一次这么干。小时候,大约是幼儿园中班,她从妈妈的皮夹里拿走了两个一元的硬币放进了自己的存钱罐。爸爸得知后,大发雷霆,痛打了她一顿,还罚跪一下午。父母说,“你偷钱,现在不打你,以后关进去”。父母以为经过这番大动干戈的教育,小燕应该牢记这个教训,但没想到刚入小学,居然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小燕妈妈十分担心,想知道女

2、儿是不是心理上出了问题。  案例分析:  1、外部世界的建构  所谓的“羞耻感”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做错了”或“和别人不一样”。然而,孩子最初是不知道“羞耻感”为何物的,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家人对他说类似“宝宝又尿了,羞羞羞”这类的话语,但对孩子来说并没有什么意识。2岁左右,当孩子进入第一反抗期,和父母的冲突渐多。如果父母纠正孩子行为时,用较为恰当温和的方式,那么孩子就会产生健康的“羞耻心”;但如果用过于强硬粗鲁的方式,则会令孩子产生较为过分的“羞耻感”。4  就像上文个案中,在小燕3-4岁时,还没有把自己和妈妈的东西区分得那么清晰,而父母不恰当的处置方式却已在她

3、幼小的心灵里打上了羞耻的烙印。  事实上,即便到了幼儿园毕业的年龄,孩子在对与错、幻想与事实、私人财产与他人财产之间,也还会混淆不清。只要家庭环境正常,孩子自然会懂得是非善恶,当然这也是需要父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的。  2、羞耻背后的情绪  有文章认为,如果不断让孩子太过难堪,其羞耻感会被磨灭――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当父母让幼小的孩子有“很丢脸”的感觉,通常会激起他内心的恐惧和愤怒。而这种恐惧和愤怒都是出于本能的防御,与其说羞耻感磨灭了,不如说是麻木了。为什么会激起孩子恐惧而愤怒的感受呢?因为在孩子眼中,那个平时和自己如此亲密的人,居然此时判若两人,不断地责罚和

4、羞辱自己,这令他感觉十分惊恐,不知道是否还能依赖和相信这个亲人;而同样,那个平日里貌似对自己那么宠爱的人,居然为这点小事,就这样苛责为难自己,令他深感愤怒。这是一种非常“纠结”的情绪:既要依靠父母,又对他们充满质疑;既想报复父母,又怕“摧毁”父母。  就像案例中的小燕,被“教育”过之后,表面上这个事件似乎平息了,但羞耻背后的情绪依然没有平息。所以,到了小学,她不仅没有“改正”,而且还变本加厉。在之后的咨询中,小燕也表达出“自己这样做是故意气爸妈的”这层意思。如果父母的做法让孩子觉得很丢脸,他也会想出办法让父母遭遇同样的感受,因为这是他觉得自己可以抒发内心郁闷的途

5、径。  那么,怎样建立较为健康的“羞耻心”呢?4  1、保护羞耻心――勿穷追不舍  记得在书上读过一句话“别再向孩子指出他已经知道的错误”。2-3岁的孩子有时知道自己犯错了,但由于语言和思维能力有限,他们通常说不清自己为什么犯错。倘若家长在这种时候穷追不舍,刨根问底,就会令孩子感觉大失颜面,很“丢脸”,尤其在众目睽睽之下。  一次,在飞机上我提醒女儿,别上上下下地爬,以免碰翻饮料,但女儿不听,上下折腾之后果然将一整杯果汁洒在裤子上。她当时有点懵了,以为少不了一通训斥,我犹豫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只是积极地帮她收拾残局,处理湿裤,她之后行动时明显收敛不少。如果我们穷

6、追不舍地问“为什么妈妈说了,你还这么干”“你到底怎么回事?耳朵怎么长的?”之类的话,只会激起孩子的防御心,甚至跟你对抗到底。像案例中小燕那样的情况,只需再次告诉她怎么做是对的就可以了,例如“下次你再从妈妈包包里拿东西时,要先和妈妈说一下哦”。  2、理解羞耻感――视为一种信号  如果孩子已经感觉很羞耻,开始藏着掖着,那请您善待他的这份羞耻感,尽可能地去理解他这样做背后可能的原因。去理解不是去逼问,理解的意思是自己琢磨:平时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否过于严苛?过于僵硬?例如,我们常见有孩子会偷偷藏起不合格的默写本等,那样的行为意味着,孩子意识到自己不够好,有羞耻心。我们若

7、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4,请先别忙于拆穿孩子,而是先考虑自己平时是否流露出对成绩过于看重,或曾要求孩子的成绩不得低于多少分等,反思之后,我们可以在对孩子的态度上做一些微调,然后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发生变化。所以,有时可将孩子的羞耻感视为我们教育过程中的信号,它无声地告诉我们哪里可能做过头了。  3、平衡羞耻感――逆向操作法  如果孩子的羞耻感太大,会激发他内心的恐惧和愤怒。那么如果我们意识到这点,该如何平衡那部分羞耻感呢?通常用逆向操作法。  比如上例中的小燕父母,如果意识到过去的做法令小燕承受太多的羞耻感,消融的方法就是逆向操作:即给予小燕充分的信任,让她内化

8、后,重建其对自己以及周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