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

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

ID:31307481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_第1页
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_第2页
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_第3页
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学校心理教育与传统德育的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新课改下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力求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和应试课堂的传统性和死板性,随着如今教育的主流,成为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并且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和自觉思考学习的能力新型四有人才。然而新型人才首先是优秀知识基础与优良品德的结合体。有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叫做“要成才,先成人”,从这句话中,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德育顾名思义就是品德上的教育,做好德育工作能让学生从思想根源上体会到并充分吸取中国传统美好品德中的“真善美”,并融入其中,

2、从而有助于打造学生未来健全的人格和纯良的品性。这便是为什么“学校心理教育”这个“德育的升华”会成为当今社会教育范畴中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学校心理教育传统德育关系  引言  传统德育简而言之指的是教育者向学习者传达一定社会规范以及社会意识,从而力求对学习者起到品德形成方面的积极影响。其方式多种多样,且所谓的“教育者”4也并不单指教师,其范围非常广泛。德育是无处不在,因为德育在整个社会上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精神文明建设。例如,母亲告诫自己借东西必须归还;受人恩惠必须言谢;做人必须诚实守信等等。或

3、当自己走在街上,将垃圾随手乱丢,却看到别人将垃圾投掷到垃圾桶里,自己心中产生波澜和愧疚感,并暗暗下定决心改正,这便体现出日常生活中的“德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仅仅靠着社会的道德约束力或家庭教育已不足以达到一个系统性全面性的教育效果。故而,德育便升华成了学校心理教育,走入了校园,旨在弥补传统德育的缺憾。  1传统德育与学校心理教育的内涵  引言中谈到传统德育具有广泛性和零散性,大体上隶属于家庭教育和社会道德约束的范畴。虽然在小学教材中,传统德育就以“思想品德”的形式出现过,然而,内容

4、大多浅显通俗,并且都以小故事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与学校心理教育相比,缺乏专业性理论性和系统性。  学校心理教育的兴盛和流行是以心理学本身的兴起为前提的,学校心理学在走入人们视野之初,是以一种服务职业和服务模式出现的,其服务形式主要体现在“校园心理咨询室”上。即学校根据其规模聘请一位或多位心理学家“坐镇”,为学生提供免费或象征性收费的心理咨询服务。当学生遇到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且此种困难难以向家人或朋友启齿时,便可来询问专家老师,以得到解决办法。通过倾诉,学生能够减轻压力,放下心理负担,

5、从而一身轻松地再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校心理教育较之德育的差异和优势  2.1学校心理教育更加细化4  学校心理教育较之传统德育更加直接,更加直观而具有针对性,例如,当学生满心惆怅来到咨询师面前,抱怨自己与好朋友绝交的时候,咨询师便会耐心而细化地询问原因,更加具有针对性地做出判断,并提出方案,例如这件事是你的错,你不该把她的小秘密告诉别人,你应该向她道歉。这样便能更直观地给予求助学生以导向。而传统德育不能起到“矫正”作用,只能宏观而泛泛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做人道理。例如,只能告诉他们

6、“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等。这样的大道理有些空泛,并不能深入且实际地为学生解决问题,在他们被烦恼所困扰的时候,倘若听到这些大道理,甚至会产生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抵触情绪。甚至在他们满心郁闷的时候,会产生迷茫焦躁心态,根本分不清对错,也找不到方向,此时,他们自我思考能力处在低迷状态,道德的约束对他们而言无关痛痒,则需要学校心理教育的“针针见血”。  2.2学校心理教育更加“人性化”  通过前面的论述,大家可总结到,传统德育运用的是来自社会与日常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约束力来起到提升学生道德

7、品质素养的作用。换而言之,传统德育在一定程度上靠的是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是不可一步到位一气呵成的。纵使学生在遇到烦恼和困难时仍然具备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整个安抚过程都是孤独而自我的。而学校心理教育是让老师与烦恼学生面对面交流。试想,是学生自我调节的效果好,还是专家老师面带微笑的倾听和春风化雨般的安慰的效果更加卓著呢?答案无疑是后者。并且,无论是何种学龄段的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和高中生,身心都处在“半成熟”状态。即已经具备一定独立思考和解决事情的能力,然而由于思考问题不全面,性格叛逆等原因很容易陷入

8、困惑并比较容易被周边或好或坏的事情所影响。普遍具有情绪化、冲动的特点。故而,注入了“以人为本”4思想的学校心理教育对他们的帮助不言而喻。虽然有专家提出,如果过分依赖学校心理教育,就会使学生丧失自我心理调节能力。然而,从全面大局来看,学校心理教育仍是利大于弊的。  结论  从全文的论述可看出,道德教育与学校心理教育之间的差别巨大,主要体现在道德教育是用一种宽泛宏观上的约束力来潜移默化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做出正面影响。而学校心理教育是前者的升华,用一种直观化人性化的方式在第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