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

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

ID:31308245

大小:10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_第1页
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_第2页
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_第3页
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_第4页
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品读式阅读教学  品读指对课文要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品读课文要求“细”,细到某个关键词的分析;“深”,深入文本;“美”,美在哪里?为什么美?“奇”,奇在何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课文精读、深读,对课文的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处,品出文章隐含的意蕴。  品读,由于含有一个“品”字而变得深刻而又优美,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材时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发现。这“独特的发现”正是具备功力和思维灵活的表现。有一定深度的赏析与品味,使文章的文字学、语言学、美学、哲学、社会学等方面精美的手法、丰美的意

2、蕴,都显现于我们面前。实施课堂教学如果能有“品读”这一环节,教师便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学生便有清水出芙蓉的体会,课堂教学将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品得细  品得细,就是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多角度反复地咀嚼、品味语言材料。  例如,我上《背影》一文,文中四次写到“背影”,其中“买橘子的背影”给我们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品读,按下面的句式说话: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_________字(句)用得好,好在________。  教师示范: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动词“探”用得好,好在“探”5这个词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  学生说话:①描写父亲写橘子过程中,动词

3、“攀”用得好,好在“攀”这个词,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②描写父亲买橘子过程中,动词“缩”用得好,好在“缩”这个词把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  二、品得深  品得深,就是对课文见解深刻,从别人不易读到或不能读出的地方读出味道来,而且品读的角度与手法具有独特的个性。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中,我让学生品读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了解内容,按句式说出理由。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教师示范:我喜欢“那湖水的蓝,蓝得纯正,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理由是这句话用了排比的手法,从多方面描绘了青海湖迷人的景色

4、。  学生说话:①我喜欢“那蓝锦般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理由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描写了湖水的特点,“水灵灵”词极富动态感,“蓝晶晶”富有色彩感,使湖水显得娇美可爱。  ②我喜欢“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那么的醉人啊!它蓝是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正;它蓝是天空,可比天空蓝得深沉”。理由是我认为用词精妙,用“醉人”表达观赏者的心态,已陶醉其间,同时也表现湖水的可爱迷人。“纯正”“深沉”是与海洋和天空比较后给予作者主观感受,更突出湖水蓝的程度。5  三、品得美  品得美,就是从“美”的角度、“妙”的角度、“好”的角

5、度对课文进行品味揣摩,品评欣赏文中不同凡响的表达艺术。例如品读《蒹葭》之美。  1.朦胧美  主题的朦胧。写爱情写理想写隐士。  2.意境美  《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气氛渲染、心境烘托(环境凄清,心情寂寞)、虚实相生。“所谓”、“宛”,凄清、哀婉、苍凉幽缈,情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神情恍惚,惆怅失意,全诗读来情调凄婉、境界幽远,神韵缥缈,情景交融,令人遐思。  3.含蓄美  一是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不断寻找的行动。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那种痴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

6、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二是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执著追求,坚贞不渝。  4.音乐美  (1)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三章句式结构,诗意既相似,又有发展,表达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2)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5  四、品得奇  品得奇,就是角度丰富,视野开阔,见解高妙奇特,这是“品读”的高层次境界。如对《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负者歌于途……”两个选段的欣赏,按下面的句式说话:从____看,奇在_______

7、______。  教师提示:可以从行文布局、氛围表达、描写笔法、质感描绘、表现手法、音韵知识、美学知识等方面分析。  老师示范:从内容组合看,奇在前段主要写景,景中有人;后段重在写人,人中有景。  学生说话:  从行文布局看,奇在前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显分述总收之法;后段写滁人、宾客、太守的野游,现层层递进之状。  从氛围表达看,奇在前段给人以空寂的静美,后段表现出欢愉的动美。  从描写笔法看,奇在前段概括描写山间景色,后段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