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

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

ID:31308898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8

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1页
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2页
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3页
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4页
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化学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  一、主动学习的意义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更多的是为了体现“价值引导”。教师的教学不能只立足于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的知识,并形成一定的主动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应该通过知识学习和能力养成这个途径,很好地渗透过程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从而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理念的深刻变化。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要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究过程。  新课标的顺利实施,要求教

2、师树立全新的课程理念,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培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主动学习,应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  1、具有良好的基础。学习新知识必须具有一定的基础,学生便会应用已掌握的旧知识去探究,学生的学习才有主动性。可设计成学生动手的趣味实验“空瓶生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由重点中学教师设计的铜与稀硝酸反应,在让学生在向稀酸中加铜片前,先加放少量的碳酸钠粉末,这种似乎“不合常理”的小小改动,却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逼”6着学

3、生去思考为什么。为什么要加Na2CO3(为了排走试管内空气)?为什么要排空气(NO易与氧化合)?为什么能排气(CO2比空气重)?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其思维容量,一个普通的验证实验就变得不普通了。实验启迪思维的功能也就充分体现了。  2、保持持久的动力。旧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处于被动地位,由于题海战术,教师陷在作业堆里,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接受现代教学思想,而教学思想转变的核心是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通俗地说:“就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

4、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的主人。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注意的时间不是很长,学生很容易疲劳,开小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6  4、引进竞争意识。竞争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催化剂,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始终有意识地引进竞争意识,强化竞争机制,无疑将能使学生们把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求胜心人人皆有,

5、我们要合理利用学生的求胜心理把学习的主动性推向高潮。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在老师的引导下发自内心地去自主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培养,逐步提高。  三、培养主动学习,可从四个方面作起  1、肯定成绩、培养热心。教师应对学生的成绩加以肯定,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使学生能从实验的表面现象的观察深入到对实验本质的探究。不可否认,学生素质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思维速度慢,有的学生思考深度不够,不过只要学生主动去学习,总会有进步,这是难能可贵的。老师应该尊重学生暴露出的思维、提出的方案和解出的结果。如在探究一种物质(例如钠)很活泼,从结构

6、上看是什么原因?这样活泼的金属,自然界能游离存在吗?这种金属的活泼性具体体现在可以跟什么物质发生什么反应?这些性质有实用价值吗?钠为什么要电解才能制得?它为什么要保存在煤油中?这样的学习就将知识串在一起了。这样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既有成就感又有提高。  2、创造条件、参与主动。要培养主动学习,还要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主动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研究、探讨中来,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种参与需要老师的巧妙的调动和精心的安排。让学生和老师换位,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要鼓励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因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创新的源泉。同时课堂教学也要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鼓励学生自

7、己分析问题,要提供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支持学生对权威的质疑。6  3、设问精心、点拨及时。为了使学生的主动学习持续下去,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这此问题要有目的性、渐进性和思考性。学生在主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由于考虑不全面,出现障碍,致使思维中断,学习的主动性因而受阻。  4、鼓励学生、问题质疑。“沉寂”不完全代表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学生和老师间毫无互动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失败的。开展“问题教学”,不仅有助于推广课堂教学新观念和探究性教学方式,而且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高级理解和智慧发展,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