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变换,轻松“看出”结果

巧妙变换,轻松“看出”结果

ID:31309066

大小:10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8

巧妙变换,轻松“看出”结果_第1页
巧妙变换,轻松“看出”结果_第2页
巧妙变换,轻松“看出”结果_第3页
巧妙变换,轻松“看出”结果_第4页
资源描述:

《巧妙变换,轻松“看出”结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巧妙变换,轻松“看出”结果  利用变换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数学变换,能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的问题转化为容易的问题。下面,笔者用教学中的两个案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妙用圆规变换图形,轻松“看出”解题思路  [例1]在△ABC中,∠ACB=90°,∠ABC=30°,如图1将△ABC绕顶点C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为θ(0°<θ<180°),得到△A1B1C。  ■  如图2,设AC的中点为E,A1B1的中点为P,AC=a,连接EP。  

2、当?兹=时,EP的长度最大,最大值为。  [讲评引导过程]  师:“这个问题,很多同学解决起来没有思路。请问你们的困惑在哪里?”  生:“点E不变,点P变化,想不出变化过程中最大值出现在哪里。”  (看来,学生的问题主要出现运动变化上,不能准确把握变化的特点。)  教师因势利导:“点P是怎样变化的呢?”  生:“随着△ABC绕顶点C顺时针旋转。”  师:“那么,你能否想象出点P运动的轨迹吗?”4  生:“以点C为圆心,以CP长为半径的圆。”  学生经过讨论,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因为△ABC中∠ABC

3、=30°,P为A1B1的中点,所以CP=AC,以点C为圆心,以CP长为半径的圆能经过A、A1两点。  师:“请用圆规把点P运动的轨迹画出来吧。”(学生画图,如图3。)  ■  师:“你能不能在圆上找到符合要求的点P呢?”  到这里,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轻松了:延长AC,交⊙C于点P1,P运动至P1处,此时EP的长度最大。  [同类变式]如图,两平行线AB、CD间的距离均为6,点M为AB上一定点。思考:如图4,圆心为0的半圆形纸片在AB,CD之间(包括AB,CD),其直径MN在AB上,MN=8,点P为半

4、圆上一点,设∠MOP=α。  ■  将如图4中的扇形纸片NOP剪掉,使扇形纸片MOP绕点M在AB,CD之间顺时针旋转。  如图5,当α=60°时,求在旋转过程中,点P到CD的最小距离,并请指出旋转角∠BMO的最大值。  [思路分析]  求点P到CD的最小距离比较容易想出,但求旋转角∠BMO的最大值,很多学生不理解是求什么?问题实际上是根据原题中“使扇形纸片MOP绕点M在AB,CD之间顺时针旋转”这个要求提出的。  在本题中,由于△4MOP为等边三角形,故MO=PO=MP。利用圆规可以作出点O在旋转过

5、程中的运动轨迹(如图6辅助线),就不难想出:当扇形OMP旋转到其所在的圆与直线AB相切时,产生∠BMO的最大值,此时∠BMO'为90°。  ■  [教学后记]使用圆规,能够准确地表现出旋转问题中某个特殊点的运动轨迹,它以变化的、运动的方式来处理思维上孤立的、离散的问题。很好地领会这种方法,在解题中将会收到奇效,也能有效地发散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应用水平,轻松“看出”解题思路将不是难不可及的事。  二、化简分数,轻松“看出”数字规律  [例2]一组有规律的数■,■,■,■,■,■……第10个数是什么?第

6、n个呢?(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  [课堂教学片段]  经过独立思考,一部分学生有了思路,分组讨论后请学生上讲台讲解交流。  A同学:先看分子1,2,3,4,5,6……,第10个就是10,第n个就是n;再看分母,3=22-1,8=32-1,15=42-1,24=52-1……第10个就应该是112-1,第n个就是(n+1)2-1,所以答案分别是■=■,■。  B同学:分子的规律跟A同学一样,我发现分母中3=1×(1+2),8=2×(2+2),15=3×(3+2),24=4×(4+2),35=5×(5+

7、2)……,所以第10个就是10×(10+2)=120,即■=■,第n个就是■。  教师随口问了一句“还有其他解法吗?”没想到还真有。  C同学站了起来:把第二个及以后的分数分别约分可得:■,■,■,4■,■,■……他刚说到这里,教室里已经发出一片“噢”的叫声,很明显分子都是1,分母比第几个数的序号大2,答案分别是■,■。  大家不约而同地为C同学喝彩,因为他经过简单的变形,就轻松地“看出”了这组数字的规律,使解题方法变得十分简洁。  [教学后记]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说:“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精彩的。”笔者

8、暗自庆幸,在学生顺利说出教师预设的两种答案后,没有武断地往下推进――否则,不仅缺少了C同学的妙解,而且还束缚了学生的思维。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