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评语撰写的几种方式

小学生习作评语撰写的几种方式

ID:31311160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08

小学生习作评语撰写的几种方式_第1页
小学生习作评语撰写的几种方式_第2页
小学生习作评语撰写的几种方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习作评语撰写的几种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生习作评语撰写的几种方式  评语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好的评语,既是对学生今天的肯定,也是对学生明天的希冀。今天的肯定会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明天的希冀会使学生展开翱翔的翅膀。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是老师看完学生作文后,从取材、立意、结构等方面入手,面面俱到,说些正确的废话,写上真切的评语,以激励学生。然而老师的辛勤良苦学生往往并不“领情”,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评语一看了之,并不深究评语的含义,评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评语“有动于衷”呢?这就需要老师用心阅读习作,精心设计评语。教

2、学中,我从鼓励学生习作入手,尝试用以下几种评语方式进行作文指导:  1.鼓励式评语。孩子都喜欢受到表扬。每篇作文都会有几点可欣赏之处,一个段落表达得清楚完整,一个句子写得形象生动,甚至一个标点用得准确,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把优点告诉学生,一定能强化他的优点,并使他拥有更多的优点;把进步告诉学生,一定能使他拥有更多的自信。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教学中可以用这样的语言鼓励孩子:“老师很欣赏你,你的习作构思巧妙,文笔流畅,欣赏你的作品,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或是画上一个竖起的大拇指或

3、画一张笑脸,学生都会引以为荣,这比写上许多不痛不痒的评语更能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2.3委婉式评语。班上一个圆脸大眼的男孩,作文字迹潦草错别字满篇,我写下这样的评语:“字乃人之门面,字如其人,相信你会把字写得像你一样英俊潇洒。”最不可取的是这样的评语:“字迹潦草错别字满篇”。这样不但不能纠正学生的错误,反而会使学生因自尊心受到打击而变本加厉地胡乱写。有的习作语句不通顺,内容空洞,可以这样告诉他:“你平时做事认真细致,条理清楚,相信你一定能写出语言流畅内容丰富的作文,望努力!”对于写作能力差的

4、学生,可以这样评价:“这次作文进步很大,老师很高兴,继续努力!”用暗示语言评论文中不当之处,要比直接指出不足之处有效得多,孩子的自尊心是需要老师小心呵护的。  3.商讨式评语。如果习作中错别字多,语句不连贯,点明就行,不要抓住辫子不放,更不能用打击性的语言来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不要居高临下地评价学生的作文,而应该以探讨者的身份,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平等地对作文进行评与批,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而不该由教师包办代替。评批时切不可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废话连篇,内容空洞”这样缺乏

5、师生情味的评语去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评价:“老师觉得如果把XXXXXX这句改为XXXXXX会更好些,你觉得呢?”这种评语既沟通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又有启发性和指导性,学生乐于接受。  4.启发式批语。习作《校园的春天》要求描写春天校园里花草树木自然景物,学生运用一般化的语言来叙述,把充满诗意的景象写得平淡乏味。我在批语中启发道:“校园里花红柳绿,教室门前还有一大片果园繁花灿烂,是不是让你诗情满怀?以诗入画更精彩,聪明的你能联想到与画面相关的古诗吗?”3启发式批语对文中不足之处不直接点明,而是含

6、蓄提点,这样可以为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作文中缺点,学生在享受委婉语言美感的同时,借助批语的点拨启发去认识,去修正,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5.幽默式评语。小学生天真活泼又富有幽默感,教师用文明得体的幽默语言做评语,比直截了当地讲道理更便于学生接受。比如,对于不分段落的作文,我写道“大笔一挥,一气呵成啊?”评批习作《我希望自己的房间是……》时,一个学生写道“我的房间里有小狗、小猫、小熊、小兔……”我没有直接加上“玩具”二字,而是画了一张夸张的笑脸并写道“这是动物园啊,怎么是你的

7、房间呢?你很有爱心嘛。”这样学生在一笑之中思想受到撞击,认识到习作中的不足,也学到了知识。  6.格言警句式评语。根据习作内容选择恰当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作为评语,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批习作《我爱读书》时,我用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爱读书,会使你更加聪慧。”看到批语,学生的心中一定是甜蜜的,信心会更足。  一篇好的作文评语,倾注了教师全部的感情,给予学生或鼓舞,或指导,或启示。为了评好习作,教师需要反复细读学生习作,认真写好评语,不断激励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这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我

8、会继续努力,用心去抒写有益于学生成长的评语。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