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

ID:31314285

大小:1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_第1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_第2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_第3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_第4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江西省上饶市横峰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周周练试题考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1.《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2.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

2、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A.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3.“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4.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

3、.土地兼并缓和D.自耕小农衰退5.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6.在明朝中后期的山东博平县,“币井贩鬻厮隶走卒亦多缨帽湘鞋.纱裙细绔,酒庐茶肆,异调新声,泪泪浸淫,靡然不振。甚至娇声充溢于乡田,别号下延于乞丐”。这反映出A.商品经济的发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B.经济发展冲击了旧的社会秩序和观念C.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兴盛D.理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儒学的挑

4、战7.1844年,英国驻广州领事报告说,广州市场对英国棉纺织品有巨大需求。1854年初,广州市场上的英国纺织产品明显积压,价格下降,进口总额只及1844年的2/3。事实上,1844年后的4年间,进口总额都不及1844年。材料反映出当时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A.中国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B.英国出口中国的

5、商品质量粗糙C.协定关税后英国商品价格低廉D.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8.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人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凌绸之利。这衣现象的出现A、改变了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B、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C、带动了农村人口结构的改变D、促进了农村新生产关系的出现9.《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斤,试诸壤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A.齐国以铁器做农具B.齐国手工业发达C.铁器最早用作农具D.农业的精耕细作10、阅读下表《嘉庆十六年(1811年)

6、台湾地区人口分布状况》,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地区南部中部北部总计台湾县凤山县嘉义县澎湖厅彰化县淡水厅噶玛兰厅数量30062218455181865911002342166214833429041944737比重69.1%17.6%13.3%100%A.清政府重视开发台湾地区B.区域之间发展存在差异性C.闭关锁国阻碍了人口迁移D.小农经济使人口增长缓慢11、清朝有人记载在陕鄂川三省交界地区,“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收益十分可观”。这表明当时(  )A.作物引进推动农副业商品化B.三省交界处工商业市镇出现C.人们的饮食结

7、构发生了改变D.区域差异造成市集贸易兴盛12、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13、李釜源撰《地图综要》(研究明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内卷:“楚故泽国,耕稔甚饶。一岁再获柴桑,吴越多仰给焉。”据此准确反映的是(  )A.“苏湖熟,天下足”逐渐演变为“湖广熟,天下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