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

ID:31317163

大小:11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08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福建省莆田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座号:________成绩:一、默写(14分)1.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  ,  。3.《琵琶行》中心主旨句是  ,  。4.《离骚》中表明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明白自己心迹的

2、句子是  ,  。5.《氓》中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个限度的句子是  ,  。6.《离骚》直接抒发作者对老百姓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  。7.《琵琶行》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

3、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

4、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昭通;从甘肃中部的定西,到内蒙古边陲的阿尔山,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成为“花的精力最多”的事;“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施精准扶贫”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

5、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在后世不断得到回应。[注]①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8.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词在发展

6、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9.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

7、,两者相反相成。D.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10.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还会时有发生;五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

8、难度增大,一些农民因丧失工作重新陷入贫困到乌蒙山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