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

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

ID:31331567

大小:77.4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08

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_第1页
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_第2页
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_第3页
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_第4页
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http://blog.sina.com.en/s/blog_696a8ffa0100xyxj.html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现象剖析□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刘兆彬按:《书法报》2007年8月8号发一拙文,因版面问题,刊发时去掉了内容提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文词也略有改动。现将原稿发此备览,并感谢编辑改稿付出的辛勤劳动。[内容提要]在当代书法的临摹和创作中,“戏拟”现象大量存在。本文通过对“戏拟”现象进行扫描和思想溯源,揭示“戏拟,对传统经典审美观念进行颠覆的本质,分析“戏拟”现象的功过,并提出对“戏拟"现象进行超越的途径。[关键词]戏拟颠覆超越一、当代书法临摹和创作中的“戏拟”

2、现象扫描随手翻开一本当代书法展览的作品集或书法论文集,不难发现大量的对于传统书法经典的“戏拟”现彖和和关理论。这种现彖伴随着口80年代开始的巧法热潮,一直延续到现在,尤以90年代后最为明显。当代对于传统经典书法的“戏拟",最为引人注1=1的是陈国斌、张羽翔(图版一)带领的作者群掀起的“广西现彖S这些作者在1993年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屮大出风头,“获奖的34件作品中,广西的有6件,其中被评为一等奖的10件作品中,广西的有4件(蔡梦霞[图版二]、唐锡生[图版三]、于斌[图版四]、黄渚[图版五]的作品)”(1)。广西获奖作品采取仿古制作的方式,染纸、打蜡,模仿西域残纸的情调,以游戏的

3、心态复制和模仿古典书法,可以肯定地断为“戏拟对于“广西现彖”,部分论者持肯定态度,如周俊杰先牛,他在《走向多极的中国书坛》一文中给予了肯定和支持。同样,反对者更是大有人在。有人批评说:“制作把书写性、随意性贬低到最低程度,从而使书法变成一种设计,或一种使用文字作为媒介的抽象绘画,而不再是一个书写过程。^广西现象出现的实质是书法中的制作意识完全走向自觉成熟。它们似乎在清理学习古典传统,而实质上是解构了古典书法书写性本质,因此,这完全是一种伪古典。对书法传统而言,这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2)这样的批评虽然相对激烈,但是一个“伪”字,却较为准确地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制作”这一“伪古典,,特征,说

4、明这种貌似“古典"的制作充其量只是一种“戏仿”,和真正的“古典"是根本不同的。这些作品的用纸几乎全部都是黄色调子,加上“做IH"的工艺制作,着意营造“古字画”的纸张感觉;作为“源文件”的哂域残纸”,因时间久远导致墨色“退火”而显得“古淡”,点应“斑驳”而显得“高古”,复制者对于墨色“古淡”感觉和“斑驳''点画的极力追摹,更加增强了作品“古字画”的感觉,使人发思古之幽情——引发一种沥史感”和新的审美想象空问。然而,这种墨色的“退火”、点画的“斑驳"、纸色的“古色古香"虽然煞有介事,但从本质上说这些作品并不是“古物”,和经典作者的“书写”本质上也并不相同:我们无法说它们是一种“书写",只能相

5、对确切地称之为“制作”——一种精致的“复古工艺"。这种“制作”把“古典书法"的书写性本质“遮蔽”起来,或者说是瓦解和颠覆了“古典书写的本质";从“制作者"的心态看,则是“游戏"——对“经典作品”的笑耍,或者叫做“戏说”、“戏拟”、“戏仿',,并非真止属于作者口我的真实“表现”。它们像前些年《戏说乾隆》一类的电视剧和最近白先勇主持扌

6、'

7、摄的昆曲《牡丹亭》一样,并不尊重经典原作的本质,而是对经典作品进行随心所欲的删节、改动,带着“玩乐叩勺心态创造“噱头”,这从根本上违背了古典书法的“历史本质”,但是,因为这个“游戏"的心态,却给作品平添了一种“趣味”——开拓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正是'沥史小

8、说”或者“历史演义''的做法。“广西现象''的“成功",给书法界带來了深刻的影响。从那以后,许多展览的参展和获奖作品,“戏仿''古人手札、册页,对古代经典作品进行精致的复古制作,也取得展览的成功,如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屮嵇小军的作品,模仿了阁帖的样式。近年来,颇为引人注Id的民间书法团体“细柳营",延续和发展了“广西现象"的作法,其发起人即“原广西现象"的成员。大家Z所以这样做,目的在于参加展览,并不是真止严肃地探讨书法的本质,流风所及,使“戏拟”现象在书法临摹和创作领域有了一定的'噌遍性”,并且逐渐蔓延。在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展览中,直接书写吴昌硕的石鼓文对联的、“集字''写《集王圣

9、教序》原作内容的、模仿现当代名家的(例如李刚出的北碑书法、陈振濂的行草书法等),都堂而皐.Z地进入了展览。“戏拟”,不论是从纸质、颜色、装潢、外形上的努力,或者是“臆造性临摹",都有一个“戏拟对象,,—作品“原型”,但是作者对于这个“原型”,并不是从实质上去进行把握,而是从形式上进行复制和模仿:它们或者是“述而不作”的“集字”,或者是“创为新体”——借助经典书法作品这个支点进行挥洒、变形,或者是其它游戏。其中Z—是在经典作品的基础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